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身边的心理学:刻板印象,咋就这么烦人?

作者:林丛   2022-08-12   543次阅读   0个赞

在网上时常可以看到一句话:“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一开始我不太懂,继续了解才知道,它和“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是一个意思——男人都是朝三暮四、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渣渣”。

 

男同胞们当然不服:你们女人才都是“小心眼子”呢,屁大点事就吵,稍不顺心就闹,谈个恋爱跟阶级斗争似的,累不累啊?

 

这就是“刻板印象”——一种对某一群体概括、固定、忽略个体差异、推而广之的看法。

 

它存在于各类关系当中,小到婚恋情感、朋友相处,大到种族融合、国际外交,几乎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1、刻板印象,到底怎么来的?

 

我有个朋友A,他的某段恋爱经历结束得十分莫名其妙。

 

A当时的女朋友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自己最好的闺蜜坚定认为他是渣男。A很困惑,自己一没有和别的女生搞暧昧,二没有在外面花天酒地,怎么就成渣男了?

 

一问原因,竟然是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给一个女性朋友点了赞:“我闺蜜说了,给其他女生点赞的都是渣男,她前男友就是这样的!”

 

一段本来已经要谈婚论嫁的关系,就这么结束了。

 

其中固然有A的女友没啥恋爱经历、耳根子软的原因,但也不得不谈谈那个闺蜜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她为什么认为“给其他女生点赞就是渣男”?因为前男友是这样——这就是刻板印象产生的第一个原因,可得性法则

 

所谓可得性法则,是指人类在判断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时,会更倾向于提取那些刺激强烈的、高频次的、新奇的、更生动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

 

比如,那个闺蜜被“给女生点赞”的前男友狠狠伤害过,这让她对这一信息印象深刻,而那些“给女生点赞但不渣”的例子因为没啥“爆点”,自动被她给忽略了。

 

所以,她将“给女生点赞”和“渣男”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也就会更倾向于认为给女生点赞的都是渣男。

 

说到忽略,不妨就顺着说一说刻板印象形成的第二个原因,幸存者偏差

 

二战时,空战的主旋律还不是导弹,而是在天上用机枪(机炮)“突突突”地对射。

 

为了加强自家飞机获胜的概率,专家决定对飞机的装甲进行加强,依据就是返航飞机弹孔的分布规律;

 

而根据计算得出,机翼处中弹最多,发动机处中弹最少,所以机翼似乎是最应加固的位置。

 

一名叫亚伯拉罕·沃尔德的数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发动机处中弹少的原因,有没有可能是那些中弹的飞机都回不来了呢?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非幸存者已无法发声,幸存者有更大的机会进入统计样本,以致关键信息被遗漏,最终得出不符合事实的结论。

 

它和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某机构对约一万名在校高中生发起关于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约9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至少有一顿吃辣。

 

于时,该机构发表报告,称“当代高中生普遍爱吃辣”。

 

看着好像没啥毛病,但假如这项调查是在四川做的呢?

 

四川本就是爱吃辣的地方,在这里成长的学生自然也容易有吃辣的习惯;

 

如果只让这些“幸存者”发声,而不给其他具有不同饮食习惯的“非幸存者”地域同等的发声机会,就很容易会让看了这份报告的人产生“高中生都爱吃辣”的刻板印象。

 

而且,如果选择别的特定群体、把“吃辣”换成更符合“可得性法则”的信息(比如早恋?),形成刻板印象会更容易。

 

2、刻板印象,为啥这么难改?

 

这就不得不说说我们的大脑了。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它就转化为了一种自动化的、内隐的、无意识的认知加工过程。

 

比如前面A的例子,那个闺蜜在看到A给女生点赞时就马上会认为A是渣男,而不会选择动脑子去分析这一信息的意义。

 

在近年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中,由于ERP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的应用,我们对它的认知神经机制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项刊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发现,当白人警察看到黑人手持工具(工具形状像枪械)的照片,大脑中的P2电位高度激活,而看到白人手持相同工具时则高度激活N2电位。

 

不同电位的激活意味着大脑正通过生物电信号向你发出某种指令。

 

P2电位通常指向消极信息,这意味着当白人警察看到黑人照片时,大脑中立刻会产生关于攻击与伤害的想法、不假思索地采取避险行为。

 

N2电位通常对应认知控制,这意味着当白人警察看到白人时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并理性思考他的危害性,再来决策是否需要避险。

 

在A的例子中,那名闺蜜看到“A给女生点赞”这一行为后,大脑中的P2电位必定也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也阻碍了她理性看待的可能性。

 

所以,刻板印象不光是你想想的事,而是存在切切实实的神经系统影响,当然难改了。

 

3、刻板印象,究竟是好是坏?

 

2018年3月19日晚,在美国萨克拉门托市某居民区,两名美国白人警察正寻找一名嫌疑犯,恰好看到一名黑人男子手持可疑物品向一处房屋走去。

 

他们二话不说、拔出手枪狂开二十余枪,这名黑人男子当场没了呼吸。

 

走近后,他们发现,这名男子根本未持有武器,所谓的可疑物品只是一部手机;

 

甚至他也根本不是嫌疑犯,只是准备回家的当地居民克拉克。

 

这就是刻板印象最普遍且明显的坏处——忽略个体差异,“以偏概全”

 

基于前面提到的ERP研究,当看到手持可疑物品的黑人男子时,白人警察根本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分析、研判危险程度,也不会想到黑人也有好有坏、拿的可能根本不是武器,而是在脑电信号的指令下立即采取最直接的“避险”行为——消灭危险源。

 

这不仅导致种族对立、割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渠道,也导致了社会甚至世界的分裂。

 

但同样是这一例子,我们也可以站在白人警察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快速判断”就毫无好处吗?

 

先看一组数据:

 

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黑人占总人口数约为12.4%,欧裔白人约占57.8%,差不多是黑人的5倍;

 

但在所有罪犯当中,由于抢劫被捕的黑人约占67%,因伤害与谋杀罪被逮捕的占50%,50%的受害者表示被黑人攻击,女性罪犯中黑人更是占比高达75%。

 

结合统计数据,再加上生死攸关之下不大有时间让你能从容地观察和判断,自然就会更倾向于去“跟着感觉走”。

 

这就是刻板印象最大的好处——它可以大大降低判断并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不能总保证正确、而且容易有偏差,但对自身而言是个相当有效的避险手段。

 

这可能也是美国警察面对如此庞大的持枪人口、每年因公伤亡人数却只有我们国内警察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原因之一(两国警察队伍人数规模差距只在20%左右)——

 

即便“开枪”是误判,那么死的是你,我顶多算执法过度;但如果“不开枪”是误判,死的可就是我了。

 

4、刻板印象,应该如何应对?

 

许多人主张应努力消除刻板印象,但或许并没有必要,而且也根本无法实现。

 

刻板印象本身并不具有危害,它只是一种提醒。

 

就像前文警察误杀黑人的例子中,他们的大脑收到的信号也需只是“这人可能具有危害性”,是告诉他们需要提高警惕,这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

 

真正具有危害的是对其“无条件相信”并采取行动,这会导致许多没必要的误判,带来许多无意义的牺牲。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或许是努力使刻板印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去“制衡”,而非消灭或放纵。

 

在关于刻板印象的ERP研究中,错误相关负波ERN(error-related negativity wave是一种在人们做出快速的、冲动性错误后约50-150毫秒产生的ERP电位偏转。

 

简单来说,它是大脑发出的“纠错”电信号,用来阻止刻板印象可能产生的错误后果。

 

比如,在前文警察开枪的例子中,如果刻板印象的提醒是“这人可能具有危害性”,那么ERN提醒的就是“别着急,再看看”。

 

而ERN是资源依赖性的,它的强弱以及有效程度,取决于你所知道的、与刻板印象不相符的信息多寡。

 

假如那两名警察具有足够多的信息积累或执法经验,知道持枪姿势和握住手机的姿势存在差异、看到这名青年正用钥匙开自家的门、确认报警中嫌疑人的穿着,当时的ERN信号就足够强,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他人的悲剧,他们自身也能免去牢狱之灾。

 

所以,多去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多去经历各种新鲜的事物,多去体验各种深刻的感受,让自己成为更丰富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制衡自己的刻板印象,既让它成为你的“报警器”,又不会被它裹挟向错误的方向。

 

刻板印象既是一个困住我们的牢笼,也是一道保护我们的屏障。

 

不妨将其化作灵活的盔甲,也许会给你带来更棒的人生。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