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为什么都这么对我?”勇敢走出荆棘,缓解意难平的情绪

作者:徐姗姗   2022-08-22   986次阅读   0个赞

人是社会性的个体,注定人与人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联系,人有七情六欲,情绪的产生有时似乎不受我们自己控制。

 

我们都会对理想的自己有所期待,也会对现实的自己有所评判,有些人从差距中寻找动力,有些人从差距中体验挫败,角度不同,感受千差万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人知错能改,有些人深陷对错误的自责和对别人谴责眼光的泥潭中而无法自拔。

 

一个95后小白领,情绪非常激动地诉说,因为自己无意的口误得罪了一个同事,而受到周围人的严苛对待。

 

她心里非常不平衡,情绪难以平复,甚至会想,如果自己能像谷爱凌那样优秀,别人都会佩服自己,自己就不会遭别人白眼了吧?

 

暂且叫这位95后为小谷吧,她说自己心里很难过,既有对自己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自责,也有对别人对她态度炎凉的焦灼,她问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对她?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

 

心理学理论认为,直接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内在对刺激事件的认知,而不是刺激事件本身。

 

对于同样的刺激事件,当我们存在积极的认知和信念时,往往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当我们存在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时,就会产生消极的负面的情绪。

 

首先,小谷认为自己不该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不能接受自己犯错,这让自己产生了自责和自我否定的情绪心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便好,无须要求自己从不犯错,想想怎么弥补过错便好,更不要过分自责和懊悔不已。

 

其次,小谷觉得自己犯了错,同事们都不该那么对待自己,自己并不是有意的,同事们应该理解自己。

 

但其实我们知道,我们能左右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和行为,我们并不能左右别人的行为。

 

我们可以努力沟通取得别人的认同,而在没有沟通的基础上要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这样的想法过于绝对了。更何况也不见得沟通就一定能取得理解。

 

再者,在自我否定的时候,小谷又希望自己像谷爱凌那样优秀,这样别人就会佩服自己,不会再遭白眼。

 

其实小谷自己心里也清楚,世界上只有一个谷爱凌,就算我们没有她那么优秀,我们都有我们自身的优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况且再优秀和厉害的人,也都有他们的弱点,也会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我们都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也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不去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你所拥有的也许正是别人想要的,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仰视他们。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正在楼上看你。”

 

这些内在消极的和过于绝对的、不合理的心理信念交织在一起,让小谷的负面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让自己的状态回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一不小心说错话,甚至得罪了人,这种事情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过于自责,也不要被周围人的态度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有以下建议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1、真心诚意地道歉,获得对方的原谅。

 

虽然影响我们情绪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内在信念,并不是刺激事件本身,但正确应对和处理刺激事件是我们首先要去做的事情。

 

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当我们无心之失犯错时,真心实意地去向对方道个歉,表达我们内心的歉意,希望获取对方的原谅。

 

让对方明白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由于口误而说错的,并不带感情色彩。如果对方善解人意,值得交往,自然就会理解我们。

 

这样做一方面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愧疚感,另一方面如果对方原谅了自己,那么自己心里的压力和负担就会减轻。

 

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并不原谅我们,那也不必过于纠结,我们有道歉的权利,对方也有不接受的权利,尽力了之后那就顺其自然就好。

 

再者,如果对方是缺少肚量的人,或者并不想(或不必)跟我们深交的人,那我们远离也不为过。

 

有人说,既然工作是我们赚钱养家和实现价值的地方,那又何必过于纠结个别的人际关系好坏。

 

2、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有时并不那么重要。

 

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也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我们能够把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而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职场上同事的非议和苛责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但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当我们真心诚意地向当事人道歉,获取对方的原谅之后,其他人的看法往往也会改变。

 

人际关系过于敏感,或者对别人的看法过于看重,总是会让我们处于精神内耗之中,而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完善自己身上。

 

这是一种人际关系“中心化”倾向,也就是对别人的行为表现过于解读,认为别人的很多表现都是在针对自己。

 

过于敏感的人,要从人际关系“中心化”倾向上脱离,因为反过来思考,我们就会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转过身就不再想着别人的糗事,而是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

 

3、表达尊重和关心,主动拉近关系。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尊重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当我们因为失误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对方很可能会感觉被冒犯被侵犯,内心被尊重的需要受到打击,所以这时候除了真诚道歉,还可以想办法主动弥补对方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可以根据对方的特点,适当地表达我们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了解对方的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了解对方的反应并主动给予宽解,主动拉近和恢复彼此的关系。

 

这样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缓解关系,减轻我们内心的愧疚情绪和自责心理,让自己的工作状态尽快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4、借此反思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改进不足,提升自己。

 

苏格拉底将古希腊德尔斐神殿一块石碑上的那句“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就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并且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心理需要。

 

工作和人际交往都是我们借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不足,并不断完善之的场所和介质。

 

通过一次无意的口误,也能及时反思自己平时的说话方式,和自己之前不被意识到的情绪甚至情结,当我们将“无意”变为“有意”时,就可以帮助自己改进这方面的不足,在人际沟通表达上进一步提升自己。

 

就像小谷说希望自己像谷爱凌那样优秀,希望人人都会佩服自己那样,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让这个希冀变成自我成长的动力,而不是自我否定的阻力,引领我们不断提升和超越过去的自己。

 

有人说,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自我的蜕变也正是在一次次体验和突破中产生,愿我们勇敢走过荆棘,迎接下一簇鲜花。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0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