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作者:任黎黎   2018-07-05   3364次阅读   1个赞

  精神分析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也是治疗方法。精神分析更是一门育儿学,他揭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如果你愿意探索人性和关系的深处,如果你对育儿学感兴趣,相信接下来的内容会让你产生一些共鸣。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only perfect object deserves destruction.”,这听起来是一个奇怪但又意味深远的概念,它其实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这里用到了一个有点学术化的词“客体”,客体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中,从婴儿的角度来看,他自己是主体,母亲就是客体。父母都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客体。原文中的destruc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破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攻击,一种强度很大的攻击。那么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完美的父母才配得上孩子来攻击。用更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说如果孩子攻击你了,那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父母,因为如果你不够完美的话,孩子就不能、不敢或者不会攻击你!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为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关于“攻击性”的概念。幼儿的攻击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篇讨论攻击性的文章中,温尼科特说到一位母亲的案例,下面是这位妈妈说的话:“女儿出生后,当她被抱到我这里吃奶时,这小东西很野蛮,野蛮地找到我的乳房,并且用她的牙龈撕扯我的乳头,我觉得太痛了,好像在流血。痛得让我很害怕。我害怕让她来吃奶,很痛,我恨她。”不知道妈妈们对这种情况是不是比较熟悉。这个案例中,婴儿对妈妈的行为看上去带有一种攻击性或者破坏性。我们该如何理解婴儿的这种攻击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呢?妈妈们又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攻击”呢?

  温尼科特认为,对于婴儿来说,攻击性等同于活力和动力,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这种攻击性虽然表现出来了破坏性,但其实婴儿是无心的,她并不是想伤害或者摧毁母亲,而只是一种无所顾忌的状态。

  随着婴儿的成长,攻击性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完全取决于环境的种类。在够好的养育中,儿童的攻击性逐渐得以整合,作为一种健康的能量整合进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显得有活力,生气勃勃。而如果环境不够好,尤其是当环境不能适当的应对攻击,并对婴儿进行报复的时候,孩子就会抑制他的攻击,或将攻击转向自己。这种情况下,攻击性会转变为暴力和破坏性。说到这里,也许我们就可以稍微理解一些“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攻击”这句话了。

  前面的案例中,这位妈妈不够强大,因而婴儿的攻击让这个妈妈感到太痛苦,使得她感到害怕,难以忍受这种攻击,甚至恨她的孩子。当然,她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恨。这种无意识的恨,会在母婴互动中会表现出来,并被婴儿感知到。对于婴儿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攻击妈妈,因而当遭到妈妈的报复后,他就会觉得自己的这种看上去有点狂野的活力大概是不好的,也因为他担心遭到最重要的人的报复,于是这种自发的活力受到了抑制。在这个案例中,母亲对孩子的恨,从短期来看是造成了孩子吃奶的困难。从长远看,很可能会限制了孩子的活力,并且也会在孩子将来与他人的关系方面产生更长久的影响。

  攻击性,虽然可能看上去很糟糕,但却也蕴含着一个非常积极的意味——攻击意味着活力。这样一种理解,不仅仅适用于小婴儿,也适用于儿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有些父母在与孩子的矛盾中,总是要占上风,无法容忍孩子的反抗,不允许孩子做任何的顶嘴,每次结果都是以孩子的屈服告终。这是极为有害的,这是对孩子活力的持续压制,孩子的攻击性不能被整合,他的生命力将受到抑制,而且可能会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譬如说他可能会向内攻击自己,变得抑郁,或者转换为其他的一些破坏性行为。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怎样才是够好的行为呢?先来看看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够好的。退缩,崩溃,反击报复,这样的行为都不是够好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养育者自身脆弱性的表现,而这种行为会将自己的脆弱性加诸到孩子身上,迫使孩子承担。这样孩子就会以牺牲她自己为代价,过早地过多关注外在世界,对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进行不合理的抑制。这样也迫使孩子的真实自体难以健康发展,转而处于虚假自体之中,这也很可能将导致成年期的诸多问题。所以,温尼科特说,孩子的行为看似具有破坏性,但是真正的破坏是在他的养育者不能承受这种“破坏”的时候才发生的。

  温尼科特也特别说到了一个概念,“幸存”。养育者需要能够承受孩子的攻击(破坏),并且在攻击(破坏)中幸存下来。有时候攻击非常强烈,幸存并不容易。譬如那位母亲,她对孩子咬她的乳房感到恐惧和退缩,这些是过于强烈的反应,导致她以某种方式惩罚了孩子。这就不是幸存,她真正被孩子的攻击性影响到了,而幸存是指在攻击之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有点泰然处之的感觉。对孩子的攻击性,需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既不退缩,也不崩溃,更不反击报复。

  温尼科特说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要成长起来并且能发现他自己本性中最深刻的部分,必须有人受到攻击,受到蔑视甚至有时受到憎恨,而无须担心关系有彻底破灭的危险。也就是说,父母的内心要足够强大,承受住孩子的恨,而依然能包容和接纳孩子。孩子的这种攻击性与他心理上的独立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温尼科特甚至说,在某些临床情境下,越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就越健康。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允许孩子(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任何破坏性行为,对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宽容的,家长始终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

  父母需要能够承受得住孩子的攻击,并且从攻击中幸存下来。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个够好的父母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孩子敢于攻击你,你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你是一个不错的客体,你的孩子也比那些不能攻击的孩子更有活力。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不怎么表现自己的攻击性,这反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被攻击听起来不那么舒服,但是这种因果论也是对完美的父母的一种安慰。当然,这里的完美绝不是因为自己的高标准而对孩子制造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以控制孩子接近自己的完美标准。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