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忍”与“化”折射的不同心态

作者:赵淑霞   2016-02-24   1113次阅读   27个赞

  壹点灵zhe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赵淑霞

  在处理学生矛盾纠纷时,我经常听到学生委屈地抱怨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一直都在忍,都忍了他很久,这回真的是忍无可忍了,才……”听了他这番话,引起我的思考: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为什么很多人忍到最后反而“忍无可忍”了呢?

  仔细观察“忍”这个字形,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心头上始终放着一把刀,锋利的刀刃剌着心头肉,而这种钻心的痛楚还必须耐受着,这就是“忍”。由此,我认为“忍”折射的是一种被动承受的心态,透露出人的无奈和无能为力。

  一提到“忍”字,人们往往会想到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忍无可忍等词语,看到这些词语,就莫名地感到压抑,令人喘不过气来,内心也会隐隐作痛,腹内也会气涨鼓鼓,怨气难消。虽然“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所忍之事情却如一块块石头压在心底,所忍之怨气一日九回肠,日积月累,当生命无法承受时,这些积怨就犹如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不仅毁了自己,甚至还带给别人灾难。这种悲剧在当今社会不乏其例,而且案件之惨令人发指,又令人扼腕叹息,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由“忍”会演变为“不忍”呢?就在于他在忍辱、忍气之后缺乏一个化解的过程,好象一个人吃了很多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东西虽然吃进了肚子,但肠胃不堪重负,难以消化,人就会感到肚子疼、胃胀等不适,此时必须吃一些消食的促进消化。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处理事情上却不知加以灵活运用。受辱、受气后,只是拼命往心里压、往肚里咽,却没有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如何去化解矛盾等。就这样受气——咽肚里——问题没解决——再受气——咽肚里——问题还没解决……循环反复,长此以往人怎能忍受得了?又怎能不出问题呢?

  想到这里,我眼前一亮,仿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我又发现了一个带刀剑的字,只不过这个字的刀剑由心头放到了人身边,这个字就是“化”字。“化”犹如一个人舞动着出锋的匕首,匕首在手,就有了主动权,不再像“忍”那样被动了,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自古以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运用“化”。《史记》作者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了几句,就遭致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此奇耻大辱,令司马迁羞见祖先,他在《报任安书》中讲述他内心的苦痛,说他腹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惚惚,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就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但他却能从先人那里得到智慧——西伯姬昌被拘禁而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砍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他们虽然经历人生中的各种磨难打击,但仍然坚强地活下来,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表现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化耻辱为动力,专心著书,终于成就一家之言,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本人也名垂青史,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由此我们明白“忍”不能一味地隐忍,而应善于变“忍”为“化”,那么如何变“忍”为“化”呢?

  要学会化忍为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广阔深远,就是因为它容纳各种水流——不管是清水还是浊流,不管是大河还是小溪。一粒普普通通的砂石之所以能变成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是因为扇贝的包容。同样,人们学会包容就能化解矛盾纠纷,六尺巷的故事就揭示了这个道理。清代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就派人骑马到京城送信,想让张英“摆平”吴家。张大人读完信,莞尔一笑,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信后把围墙拆了,退让三尺。宰相一家的容让行为,感动了邻居一家人,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两家人的争端也就此平息了。六尺巷也成了包容美德的见证。

  要学会化忍为豁达。北宋的大才子苏轼,政治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文学艺术上诗、词、散文、书法等样样精通。也许连老天也嫉妒这个大才子,让他一生基本都在贬谪中度过,甚至六十岁还被贬到有天涯海角之称的蛮荒之地——海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般人会郁郁寡欢、抑郁而终。而苏轼却能融会儒释道三家的智慧,化千愁万结于清风明月江水中,潇洒地“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这种洒脱、达观的积极态度化解了各种挫折、磨难,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要学会化忍为动力。苏轼在《留侯论》中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待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认为一般人在受到侮辱时,往往会拔出宝剑,挺身跟对方拼命;而英雄却是临危不惧,无故被欺负却不恼怒,因为他有高远的志向。他面对无赖的纠缠,不愿用自己的生命换一个无赖的命,屈身从无赖胯下爬过,当时的屈辱换来了日后一个名垂千古,赫赫有名的战将——韩信。韩信面对的是外人的侮辱,而苏秦面对的是家庭最亲近的人蔑视。苏秦在外一无所成一贫如洗地回到家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于是苏秦闭室不出,拿出书勤学苦读,每逢困倦想睡觉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最终他身佩六国相印,成为六国的宰相。他们之所以能忍受屈辱,就是因为他们胸怀远大的志向,这高远的志向就是化解屈辱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由“忍”到“化”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修养,能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更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练就化解的能力,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美好和谐快乐的生活!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27个人已点赞

评论(2)

大**

2016-02-24 15:10

要学会化忍为包容!

方**

2016-02-24 14:49

很棒

没有更多了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