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是谁拦截了他们的幸福通道

作者:焦芳琴   2017-05-27   2694次阅读   4个赞

壹点灵baoji心理咨询专家 焦芳琴

他,18岁,高二读书,青春年少,诗一样的年华。他告诉我,为了父亲,他不得不和我电话咨询。他说,他在宿舍里睡觉,打游戏,世间没有美好,自己像一块行尸走肉,麻木地生活。他在等见义勇为,然后死去,这样就会让父亲因为他骄傲。

他,28岁,从事软件开发,副工程师,年薪26万,电话的那边,他不无忧郁第告诉我:“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老师,我快要崩溃了。

她,26岁,刚刚考上某著名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目前没上班,在距离父母很远的城市租房居住。她不想看到父母,怨恨他们,但是自己又没有上学的费用,现在非常苦恼,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她每日只吃一顿饭,是外卖的,如果没有钱了,她就叫很便宜的外卖,或者两天吃一次东西,她不想出门,没有朋友。

这是体验咨询时,他们告诉我的。他们的状况让我深深的同情和惋惜:青春岁月,葱茏人生,却与抑郁相伴;羡慕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却感觉不到幸福;如花的年龄,较高的学历,怨恨却占据心灵。是的,幸福的通道被堵塞了,他们压抑、焦虑、没有激情,孤独悲凉,每天的日子都是对他们的煎熬;他们看不到未来,他们在熬日子,他们中有一走了之的念头……

怀着悲天悯人的态度和职业责任,无论他们是以怎样的初心和我开启了第一次谈话,但最终我们还是彼此接纳,建立了正式的咨询关系。随着谈话的深入,他们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心门,烦心的事儿变成了故事,积攒了多年的负面情绪一丝一丝地流出体外,表达即是疗愈,他们诉说了心中的不平,蜗居在心头的、不堪人知的故事有了听众,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被发现。

透过故事,我看到了他们的艰辛,看到他们的善良和无助;他们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我,他们不看好自己……他们认为,我走了,世界就会好一些,我不在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有缘便有情,他们能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使命感,责任感告诉我,我要和他们同心协力,走出黑暗!但是我也在思考:是谁造成了他们如此的认知,是谁让他们看不到自己?是谁让他们没有了自我?是谁拦截了孩子的幸福?是谁堵住了孩子幸福的通道?是父母,是那些可亲可爱的父母,是那些日夜惦记孩子成长、含辛茹苦的父母。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手举火把,在携手引领他们穿越黑暗,寻找那个可以强大的他们自己,可以有力量的自信阳光的人时……我苦苦地思索。如何培养自信、阳光的孩子?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幸福,童年时期和父母的关系尤为关键,童年时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必不可少。于是我想写下自己的感受,凭借一枚小小咨询师的力量,启发更多的人,更多的父母。

一、高期待、严要求、少赞扬的亲子模式,让孩子永远看不到自己的美好。

28岁的他,其实从小就是班级的前五名,他告诉我,小学时每次考完试,他会拿着优秀的成绩告诉父母,可是得来的却是父亲的:“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中学时,他不再主动告诉父母自己的学习成绩,父母主动问自己的成绩,这时的父亲就会说,怎么离满分还有距离,加油!他告诉我,他的内心,是多年希望父亲能亲口说一声,孩子,你考得不错!可是父亲从来不说。他为了父亲夸自己一句,今年过年,他特意从北京给家里买了许多年货,并告诉父亲的年薪,其实父亲的年薪就是不到自己的零头,可是父亲又说,那还多吗?年薪百万的人多的是。他告诉我,听了父亲的话,他无言以对,只是加剧了自己的惆怅,他莫名的烦恼。

像这样的父母还真不少,几乎百分之八十来找我咨询的来访者都有着和父母相处的问题。严格要求孩子,也许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害怕孩子骄傲自满;但是,父母的高期盼,吝啬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接到的是“不认同、不接纳、我不够好。” 也许是父母把自己孩子和隔壁的孩子比较,要自家孩子无论哪方面都要超越隔壁的孩子。因为孩子始终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他们努力赢得父母的认可,可父母却从未夸奖过孩子,得不到认可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久而久之,失去了自信,努力地工作,求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了自我。

当然,在很多方面,是出于父母的虚荣,虚荣让父母提高了期待的标准,最终孩子以低自尊感、低价值感、内心力量不够强大为父母的虚荣埋单。

可惜,在没有咨询之前,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他们一边满怀着对父母的怨恨与愤怒,一边又不敢将这些愤怒发泄出去。因为他们下意识的就认定了:如果我不能去为父母考虑的话就是我的错。所以他们本能地就会在当他们试图去怨恨父母时,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他们这些所有未被正确发泄出去的愤怒和情绪转变为对内的自我攻击,他们知道自己不够好,这就是我们看上去很好的人,衣食无忧的人就是快乐不起来的原因了。

二、求全责备,导致孩子极度的自卑

18岁的高二男孩,很不看好自己,在我和他交流时,告诉他有时之所以选择逃避,是因为认为自己没有办法了,其实,那是自己认为的,今天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去做某件事,我是想培养他的行动力,结果,孩子说,老师,我不行,我身高不够高,我体重低,力气活没办法;我的知识也太少了,无论说到什么,他都能举出自己一大堆办不成此事的理由。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卑,自卑就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自卑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自我否定,主要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格的缺陷。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长时间的自卑,不但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也会导致生理上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的危害在于会使人心理上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 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到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等。而在生理上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究其原因,小学时父母要求他门门功课95分以上,再难的题或者遇到身体不舒服没有考到95分,父母就认为他考得不好,所以,每遇到考试,他就紧张,紧张到不停上厕所,他于是就认为自己考不好,结果,他真的越考越考不好,从初中的前15名,滑到现在的年级倒数。他认为自己太无能了,给父母丢脸了,但自己有没有办法学好,所以,就不指望学习了,熬日子,等一个需要见义勇为的事件,然后体面地离去,让父亲骄傲。从这里不难看出,孩子所受的所有悲伤,所有的痛苦都在 “懂事”的、不自觉的就为父母换位思考、不自觉的就站到了父母的立场上时被压抑住了。

妈妈也整天在家里叨叨:你要身高没身高……你能干什么?你懒得和猪一样,抢垃圾还要起早呢?总之,在妈妈的极度不认可下,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自卑没有力量,没有勇气。上高中的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开心,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追求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任何没有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说犹如灾难降临,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和焦灼。

三、父母冷落遗弃,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26岁研究生女孩,父母离异,各自创办实体,很有钱,愿意给孩子上学投入。但女孩怨恨父母,不想问父母要学费,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再加上平时人际交往缺乏,抑郁让她到了不吃药就不能睡一小会儿的地步,大把大把地掉发,她对父母的怨恨无从说起,但她对父母有怨恨时,她就觉得自己丧尽天良,不是孝顺女,但就是不愿违心地和父母接近,给父母说自己的难处,所以抑郁,痛苦,整日足不出户。

究其原因,由于家里产业很大,父亲嫌弃自己是女孩,而不爱她,在自己二岁时,父母生下弟弟,父亲把更多的爱投给自己的弟弟,自己由羡慕变成嫉妒。再后来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意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是姥姥收留了她,但舅妈多嫌她……总之,她成长过程中充满了负性事件,她不信任任何人,惧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缺少朋友,在个人情感方面有严重的障碍。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人的安全感来自家庭的给与,尤其是童年的时候,温馨和美、父母恩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快乐和幸福。家庭破碎,充满硝烟的或者情感冷漠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留给孩子的往往是创伤和辛酸,让孩子用一生去修复创伤。所以家庭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安全感,即使父母离异,也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这样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

今天写下我的感受,希望给年轻的爸妈提个醒,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品,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赏识,我们把自己的愿望加给孩子,我们用成人的思维去框孩子,只能说扼杀孩子的勇气。父母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好的礼物。我还想对造成孩子问题的父母说,不是孩子不改变,而是他们没有改变的信心,他们认为自己不好,认为给父母丢人,我们做父母的想办法走进他们心理,和他们交流,反思自己,我想,孩子会释然的,孩子也会原谅父母的。让我们一起,给孩子希望,给孩子信心。

我也想对所有父母的孩子说,一个人心理功能的满足,心理成长和心理发育是需要维护,问题既然出现,我们也不能怨天尤人,积极改善和修复。通过学习,来翻开人生的褶皱,解读其中的密码,解放自己的心灵,并为自己的心灵填充能量。

☆我是焦芳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宝鸡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恋情感、亲子教育、情绪压力、个人成长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