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作者:张坚   2018-10-30   3498次阅读   11个赞

  国庆前的奇葩说,提出了一个吸引人的辩题,那就是“如果现在有个规定,爸爸陪伴孩子每周低于12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当然了,这是一个假设,支持与不支持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可是为什么主语是爸爸?而不是妈妈呢?因为现在的“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太多了!妈妈们几乎承包了孩子的一切事务,而我们的爸爸们工作回家最喜欢的是在沙发上、床上躺着,玩手机。然后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工作都交给妈妈。妈妈们虽然也都知道爸爸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但无奈说服不了他们。

  所以今天呢,想就结合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的一些体验和心得,和大家一起探讨下,关于爸爸的缺位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么一个话题。

  心理学权威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段也有不一样的需求及行为表现。

  首先讨论下0-1岁,这段时间主要是母婴共生的阶段。这个过程,我们也把它称之为婴儿的全能自恋阶段,一饿了就要有奶吃,一哭就要安慰和抱抱,这样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也是安全型依恋关系,从小感受到被爱和被关注。这样的婴儿长大后内心的能量是足够的,反之,如果这个阶段得不到养育者的足够的关爱,或是自身的需求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满足的话。长大后,他的内心能量和安全感将是不足的。那在这个阶段,承担哺育者角色的主要是妈妈,爸爸更多是做好配角和协助工作。而作为孩子来讲,更多的是吃喝拉撒睡,只要能及时喂奶、睡觉、换尿片,当觉得不爽哭闹的时候,第一时间有人回应,那他的需求就算基本上得到满足了。那么我们要问了,这个过程中,爸爸们只需要帮妈妈打好下手即可。陪伴的功能并不那么的突出。

  接下来就是2-3岁,孩子开始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一生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2-3岁左右,第二个10-16岁。关于10-16岁的青春期叛逆我们相对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对于2-3岁的叛逆期,可能爸爸妈妈们就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当孩子成长到这个年龄段,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变得不太听话了,开始喜欢跟爸爸妈妈的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让他刷个牙,会一拖再拖,让他早点睡觉,他也不肯去睡。

  如果你的娃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首先要恭喜你,孩子表面上看确实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但这恰恰是因为小孩逐步开始独立以及思维发育走向成熟的表现。所以不必大惊小怪,耐心应对,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凡事不再独断专行,多和孩子商量着来,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这里有个小技巧。举个例子:如果小朋友晚上要看电视不肯去睡觉,该怎么办呢?如果简单粗暴地揍一顿,然后命令他必须上床,这样培养的孩子长大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必然也是简单粗暴,缺乏同理心的。所以这里不妨采用一个有限的选择的技术。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个时间,比如你可以说,宝宝,你是想9点还是9点15分睡觉呢,如果孩子的答案基本在你接受的范围内,那你就不妨答应,如果超出了你接受的程度,那你可以说,对不起,你的选择不在我的范围内哦。那如果有些不自觉孩子到了自己选择的时间,还是不肯睡,那又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温柔的坚持的技术,第一提前五分钟告诉他,宝贝,时间快到了;第二当时间到点了,我们可以拿个手表给孩子自己看时间,并再次提醒他,差不多了吧,时间已经到咯。这样他就会不好意思的去睡了。

  所以碰到孩子的叛逆,我们首先千万不能着急上火,我们首先自己要先搞明白,凭什么孩子必须事事都得听我们的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一旦我们想法调整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包括我们的心态,以及随之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也都会有所不同。

  另一个方面,等孩子到了2-3岁,就不能再像一岁时那样采用1岁前那种百分百宠溺的方式抚养,否则容易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巨婴性格,武志红在巨婴国里有过描述的中国式成人巨婴的情形。他们是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才是正确,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哪怕丝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他们把自己就当成国家和家庭的婴儿。父母与孩子只有宠溺而缺少足够规则,长大后就会在人格以及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发生问题。

  3、3-6岁就进入了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人物,讲述的是古希腊忒拜的国王和王后的儿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母亲的一个神话故事。它大致描述的是一种男孩子恋母的情结。那么我们刚才说到在两岁之前,孩子是看不到父亲的,哪里有吃的就看到谁,但到了3岁以后,爸爸作为最感兴趣的对象闪亮登场,家庭也形成了三角关系。女孩也喜欢和爸爸黏在一起,比较恋父。这个时候如果爸爸缺位的话。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我们后面一会儿会再说。

  那爸爸的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性格的养成

  有句谚语说的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在人格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传递和延续,心理学这就叫强迫性重复。

  当进入俄狄浦斯后期,孩子开始知道自己不可能战胜父亲,就转而认同父亲,并以父亲为榜样,并去刻意模仿或表达崇拜。

  如果这个阶段,父亲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就可能很难跨过俄狄浦斯期,慢慢地就会变成妈宝男。你想孩子身边除了妈妈外,就是奶奶或外婆,到幼儿园里又是女老师,周边环境除了女性还是女性。就好比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从小生活在一堆女人中间。因此他很难建立真正男人的气质和人格,他的行为模式和思考习惯自然也是女性居多。等长大后就会缺少男子气概和自信心。而少了父亲的陪伴的女孩子,同样也有问题,她们会因为缺少了依恋的对象,就会从小严重缺乏心理安全感,长大后会对异性丧失兴趣、信心或是不信任,恐惧婚姻、甚至影响到性取向等。

  2、规则的建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中经常随处可见,有的孩子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这种缺乏规则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是非常可怕的,他们会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体验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学龄前孩子的吃穿起居,相对是妈妈们操心更多。因为她们往往更细心也更懂得孩子生理方面的各种需求。而爸爸们就是要帮助妈妈建立孩子生活中的各种规则,承担一个做规矩的角色。这个白脸爸爸来扮也是最合适,因为相比妈妈而言,爸爸会更有权威感和威严感。这个时候爸爸们千万不要游离于家庭氛围之外,要积极参与进来。既要明确规则又要避免使用言语或行为暴力。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方法:

  1、制定家庭规则。一家三口一起约定共同需要遵守的规则,一般不宜超过3条,比如约定孩子几点前必须睡觉,比如父亲每周陪孩子的时间和方式等,彼此协商通过后签字确认,然后贴在墙上,用来相互监督;

  2、设置淘气椅技术。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淘气椅是很好的约束和管教的方式,如果孩子不听话,就惩罚他去淘气椅上坐着,惩罚的时间和年龄一致,比如3岁就罚坐3分钟,5岁就罚坐5分钟,如果中间离开则重新记时间,一般10岁以下的孩子都适用这个办法。

  3、心理的健康。

  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但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会影响到我们,这也就造成许多中国家庭,孩子经常见不到爸爸。爸爸角色的缺位,导致家庭三角关系发生倾斜,妈妈在儿子或女儿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和链接,妈妈和子女,尤其是和儿子紧紧融合在一起的,孩子被妈妈紧紧控制,这一方面是由于妈妈情感空虚的精神寄托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父亲客观缺位所导致。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人格会不够成熟,待人接物的过程缺乏责任感和担当,一旦步入交友或成婚阶段,就会出现问题。

  据一项家庭调查显示,爸爸缺位的家庭,子女在青年时品行不端、早孕的几率是爸爸参与程度高家庭的两倍,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爸爸参与程度高家庭的三倍。此外,滥用酒精药物、暴力倾向增加的几率,也远远高于爸爸参与度高的家庭。举个例子,爸爸忙碌一天回到家,发现妈妈不在家,心情本就烦躁,孩子一哭闹,爸爸就更不耐烦,然后大声呵斥或置之不理。其实孩子哭闹只是想引起爸爸的关注而已,如果爸爸每次都是这种负面情绪的反馈,久而久之,孩子虽然不哭不闹了,但等到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期,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然后表现在他的行为上。

  既然知道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和紧迫,那爸爸们又到底该如何陪伴孩子呢?要做一个负责人的爸爸,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1、高质量的陪伴。爸爸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所以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按照奇葩说里能够拥有爸爸称号的最低标准是一周12个小时,也就是平均一天不到俩个两个小时,作为当今时代,职业男性而言平时工作很累还要经常加班或出差,这个标准稍微高了点,笔者认为不妨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用空间换时间。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指你每周留出比如两个小时,甚至一小时,这个时间就是留给孩子的。然后你必须要放下你手上的工作、放下你的手机,放下一切和陪伴无关的事情。全身心的投入与孩子的游戏、运动或是其它互动中。充分享受属于父子或父女独处的欢乐时光。所以如果现实生活中,爸爸们如果在量上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那就让我们选择高质量的陪伴吧。

  2、平等以及尊重。只有我们把孩子当朋友看待,他才会有更多的话愿意跟我们说,更多的情绪愿意跟我们分享。因为他觉得我们是他值得信任和尊重他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一本正经的大人。当我们真的放平心态真诚地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他的接受能力真的是无限的,当你觉得孩子能听得到大人的事情,你就会愿意跟他分享更多,然后孩子也会懂得更多,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沟通机制。关键在于你有么有这个耐心和爱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皮格马利翁和罗森塔尔效应我们都听说过,我也相信给予我们的孩子更高的期许,他一定会还你个惊喜。

  3、娱乐式的互动。爸爸除了学习外,更多地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运动和游戏。前面说过了到俄狄浦斯后期,帮助孩子建立认同和榜样作用的是爸爸,孩子在同爸爸的互动游戏或运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仿效爸爸身上的一些优秀的品质和人格,比如勇敢、果断、担责任等等。陪孩子一起运动,既可以帮助孩子强身健体,又能增进父子或父女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现在只要有时间经常陪孩子一起打打球,游游泳,或是下下棋打打牌。孩子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爸爸的互动,孩子们的人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培养。

  刚说了这么多,有的爸爸可能还会问,如果在之前成长过程中,没能重视孩子的陪伴,现在是否还有补救的机会?

  心理学权威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有很多个关键期,比如学走路的关键期,学说话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能及时强化和训练,可能对于孩子某方面能力培养的帮助会非常大,不过即使错过了关键期,也没有关系,依然还是能够有所改善的。

  笔者有位朋友,当他的娃只有3岁不到的时候,他也和很多年轻的爸爸们一样,喜欢朋友们一起玩,不愿意安心回家做奶爸。后来他发现其实这种爸爸缺位的状态,对孩子影响还是蛮大的,因为到了娃6-7岁要读书的阶段,明显感觉孩子的性格表现得胆怯、懦弱和内向。后来他开始有意识的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只要有空就和他多交流,陪他一起游戏互动,慢慢地娃就逐渐变得性格开朗起来,人也越来越自信了。因此即使错过了学龄阶段的爸爸们,还是有机会抓紧时间去陪伴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笔者相信,任何时候开始也都不算晚。只要你愿意,一切都还来得及。

  父亲就是人生旅程中的一盏明灯,当孩子迷路时,能为他们照亮行程。

  最后衷心希望,我们的每个爸爸都能主动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同妈妈和孩子一起共同细心陪伴、教育,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11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