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心理杂志

您家孩子真的有“网瘾”吗?

作者:刘峻江   2020-07-07   3316次阅读   4个赞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上网群体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初次上网的年龄也在逐渐的下降。青少年群体开始利用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频繁的接触网络世界。截止到2018年底,从年龄来看青少年以及儿童网民群体已占到总网民群体的21.6%,而从职业来看学生群体已占到总网民群体的25.4%【1】。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青少年为了打玩一局王者荣耀(一种手游),可以到宁愿饿着肚子也不上桌吃饭的地步;有些青少年宁愿放弃晚上宝贵的休息时光,也要用手机与网友“畅聊”至深夜;甚至还有一些青少年为了打赏网络主播,不惜耗尽自己的零花钱。那么作为网络时代的家长,是否为孩子出现的“网瘾“行为而感到过焦虑呢?接下来,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网络成瘾,怎样才能找到它的本质。

 

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杨博士(音译Dr. Young)首次为过度使用网络的行为命名为”Internet Addiction”即网络成瘾,并将其划分到行为成瘾的一种类型之中。杨博士将网络成瘾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的病理性赌博以及酒精成瘾进行了类比【2】,并将其定义为“ 一种能够引发显著的临床损害(如在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职业发展等),以及心理痛苦的不成熟的网络使用模式“。同时,杨博士也将网络成瘾视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从前人的结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在其本质上是:由网络引发网络使用者产生的一种无法自行控制的冲动行为。由此,网络对网络使用者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职业发展等方面造成了损害,导致了心理上的痛苦。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网络成瘾冲动行为并不只是短暂出现,如果不加外界干预通常会长期维持。

 

那么,为什么有些青少年会对网络世界“情有独钟“而身陷其中呢?目前心理学界或者教育界会给出几个方面的解释:一是从青少年自身发展阶段的大脑共有特点来进行解释。有研究表明人类处于青少年阶段时期,其大脑内的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在面对感官愉悦的或奖励性等刺激时,其激活程度高于儿童或者成人【3】。这也意味着青少年在面对此类刺激时会表现得更加的投入。而在网络活动中则包含着大量感官愉悦、奖励性等刺激,比如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媒体等等。二是从青少年人格差异性层面来进行解释。有学者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焦虑情绪的青少年,更易沉迷于网络世界之中。比如,Amiel 和Sagent 发现拥有较高水平的焦虑感和神经质的人群,有着“逃避孤独”以及“获得归属感”的动机来使用网络【4】。心理学家帕克等人认为“人们产生的焦虑感是促成网络成瘾发生的关键因素,在面对面的交谈或者线下活动过程中出现较高焦虑感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网络线上活动以及互动,这样就能够为高焦虑感人群提供一个从焦虑感中得到解脱的途径”【5】。三是从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以及网络文化等外部因素来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发生不仅(网络成瘾的另一种说法)与不良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有关系(父母期望过高、家庭不和睦、家人疏于管教等等),还与学校教育中存在一些教育问题有关(比如过重学业负担、唯分数论的高压环境以及疏于管教等等)。另外,网吧作为网络文化的重地也在时时散播网络信息诱导青少年进入网络世界,而这其中不乏负面、暴力、色情等网络信息的侵蚀,这都有可能引导青少年走向网络成瘾【6】。

 

因此,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解释,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来预防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发生。首先,家长可以在接纳青少年爱玩天性的同时,也为青少年上网规定好时长和内容。具体来说,家长可以规定在固定时段接触网络的时长,一天建议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的上网时间,并且还要采取措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暴力和色情信息。然后,家庭和学校教育者还需要重点关注青少年,在同伴关系以及面对困难时所引发的情绪状态,如果存在较高的焦虑感,教育者需要及时的给予支持和鼓励。最后,作为学校、家庭教育者,我们自身首先要正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生活和隐患问题,并引导青少年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或者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比如学会制作手机APP、上传自制音乐等等),以降低负面作用。同时,家庭和学校教育者也需要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青少年感觉生活轻松和愉快。而网吧经营者作为社会网络文化的重要构建者,也应该严格遵守社会管理条例,阻止青少年进入网吧逗留和消费。

 

当然,家长也可寻求心理从业人士的帮助,来确认自家孩子是否得了“网瘾”以及程度如何。如果发现确有“网瘾”,那么家长也应该要想办法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帮助孩子走出“网瘾”泥潭。

 

参考文献:

       【1】.《2019年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R].

       【2】. Young KS. Internet addiction, a case that breaks the stereotype. Psychol. Rep. 1996; 79: 899–902.

       【3】. Chambers R A, Taylor J R, Potenza M N. Developmental Neurocircuitry of Motivation in Adolescence: A Critical Period of Addiction Vulnerability. [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3, 160(6):1041-1052.

       【4】. Park S M, Park Y A, Lee H W, et al. The effects of behavioral inhibition/approach system as predi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5】. Amiel T, Sargent S 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ternet usage motive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4, 20(6): p.711-726.

       【6】.朱鑫,朱天民,张晨辰,张凌瑞,代宇,文超.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因素探析[J].医学争鸣,2018,9(04):30-33.

另因创作需要,个别图片引用自网络,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作者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

新注册用户回复【优惠卷】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


4个人已点赞

评论(0)

期待你的评价哦~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心理咨询问答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