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现在什么人都不相信了,是心理上的问题吗?

历历如绘的旭鹏  

小时候,父母答应的事,自己犯了错或没有顺从他们,就会毁约,比如:为了和小伙伴出去玩,写了一天的练习题,却因为没有背文言文而落下了遗憾,伙伴们的合影里,再一次没有我的身影。但我还是一次次相信他们的约定。长大了,又被身边的人欺骗。现在,面对他人的承诺,我都有不好的预感。爽约、放鸽子、更改决定,我经历了太多次了,我开始害怕,担心,做什么事,我都要不停确认,虽然会让心里踏实点,但还是有恐慌。我这样的表现却在他人眼里,像神经病一样。我现在任何人都不愿意去相信了,即使是家人,他们说的话,我还会带有八分怀疑。这种情况是心理上的问题吗?

回答
最佳答案
李霞心理咨询师

旭鹏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李霞!

你对他人的承诺是否会实现的担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困扰,甚至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

可见他人的承诺在你这里有独特的体验!

心理学上将一个人的自我分为三个面向,第一体验性自我,第二观察性自我,第三觉察性自我。

你现在因为时常担心怀疑他人的承诺能否实现,这就是体验性自我在发挥作用!

从你的描述也可以清晰的看得出来,你现在的这部分担忧和怀疑的体验是来自小时候更多的从家人跟你的互动中学会的。
现在只不过是重复了以前的模式而已,并不是你的心理出了问题,从行为主义层面来看,我们后天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是在早期跟我们重要的养育者之间互动习得的!你也不例外哦!

所以从这点上说,你现在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与你这个人没有关系,因为在你的成长环境中,你只学会了这些,也就是说他人只教会了你这些!

包括你在面对他人的约定时的再三询求一种确定感,并不是你不愿意相信他们,而是你相信他人的能力也就是对他人的安全感受损了。
他人的感觉只是从他人的框架出发的,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参考意义。

对于这部分的调整,注意觉察以下几点

1 首先停止对自己的自我攻击,比如你现在需要多次确认他人的约定,以获得对周围人和事物的安全感,这是你目前的一个性格特点而已,只要我们后期做适度的调整,受损的这部分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的,你对此要抱有足够的信心,也要接纳目前的现状。

2 将过去的人和事物对自己的影响,跟现在自己实际能做到的事情区分开。
比如当我们多次确认现在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物的某些约定的时候,我们要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不去预测他人会不会按照约定出现。当你控制不住的去想他人很可能像以前你经历的那样放你鸽子的时候,你要在心里提醒自己,这是你以前的体验,跟现在的这些人和事物,不是同一批人,所以结果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你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别扭,因为你要刻意的去这样做,但你会发现当你做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他们越来越自然,你用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3 你之所以会受制于他人不遵守约定的程度如此之深,在一定程度上是说,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人遵守约定这件事上。
一个现实的做法就是当他人对你做某些约定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多几个备选方案,比如跟他商量,如果你做不到约定的时候,你还可以有哪些选择。
这样如果真的事情发生了,你还可以用替代性的事情来代替与对方约定的那些事情,那么即使对方爽约对你的冲击也会减小很多。

4 尝试着适当表达在他们爽约之后你的委屈难受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在这样的安全的关系中试着表达,让他们知道他们这种状态给你的情绪带来的伤害,慢慢的他们会调整自己的做法,因为你的表达其实就是在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你。

5 扩大自己对他人承诺的舒适感。
其实不光是承诺,对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一件事情一定最少是两面的,他人承诺能做到某件事,同时就伴随着有做不到的情形发生。
我们要尝试调整自己的心理边界,在他人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也能让自己舒适,比如说前面说的那个备选方案就是应对这种状况的。

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你对人际关系的安全的感觉会逐渐的放大。

3个回答
杨春梅心理咨询师

儿时与父母相处的模式,被无意识地代入到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对此是不自知的。而你却能很好的觉察,并为此感到困惑,期待改变。这是我们人格成长的第一步,非常好。
模式的固化不能说是心理问题,只能说是我们内在的模式僵化在某一个已经成为过去的时间点上了。我们需要的是去看见它,释放它,再与它告别,走向新的生活。
我是咨询师杨春梅,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信给我

张晓光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晓光。
自幼经历被父母毁约,长大后也有被骗经历。所以再也难以相信他人。
算是未了情结吧。类似一个情绪按钮,让你曾经的情绪容易被唤醒,产生过激反应。
还记得父母毁约后你的心情吗?
把这个情绪安抚好之后,你才能够理智面对今后的约定。
感谢您对壹点灵的信任。需要我的时候联系我。

乔国宇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乔国宇。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儿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那种随时可能变卦、毁约带来的不信任和不被理解,被固化进潜意识并带入到了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以至于您对待人际关系习惯于怀疑、恐惧,担心被爽约,被抛弃,所以养成了强迫性重复的思维模式,强制自己去不停地确认这段关系的可靠性,对吗?其实您很多时候您不想这样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让您很痛苦,而且还会造成与别人关系很紧张。
我们确实要直面自己,觉察自己,许多人仍然活在这种关系循环中痛苦不堪,但是您已经开始觉察,这就是改变的第一步,恭喜您!从您对小时候经历的描述中让我有几个感触,父母和您的约定总是因为您的“犯错误”或“不顺从”而说了不算,首先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小孩子被控制不被尊重和理解,父母经常向您发号施令使您产生了愤怒和反叛,所以潜意识为了抵消这种愤怒从而选择了“犯错误”来叛逆父母,但您意识中确实不是故意犯错误,很多时候是真的忘记了,并不是不想完成,对吗?其次父母没有相信和包容您的失误,他们反复不相信您,这让您心中积攒了很多怨恨和怒气,逐渐对父母越来越失望,越来越疏离,不相信他们是爱您的,是这样吗?
心理投射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毁约是因为他们不能容忍您的过错,归根结底是您的父母不能容忍自己有过错…这个您能明白吗?…这个您真的没有关系,这不是您的错,真的不能完全由您来承担!我们成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摆脱父母在我们童年期的负面影响,让我们内心足够强大,变得更自信,更阳光,也更有合作性。
谢谢您对平台的信任,希望我的答复对您有启发和帮助!如有问题可以私聊!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