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沟通怎么自然

鲨鱼辣椒  

我永远在否认,一旦被人靠近和猜到心思我就会暴躁,反驳,伤害他人。不能坦白心事,好不容易鼓起信心聊天交流,就会因为对方沉默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话,做错事了。然后不断厌弃自己,对一切失去动力。我一事无成。

回答
5个回答
尽善尽美的英睿普通用户

别太自我

鲨鱼辣椒普通用户

太自信?

田敏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田敏,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你好,看了你的文字,我也能深深的感受到你的痛苦、难过、伤心的情绪,内心深处希望得到爱,但是当爱在一点一点靠近的时候,你却是逃离的最快的一个,甚至不惜用伤害对方的手段逃到一个洞里,远远的观看这外面发生的一切,独自添伤。

你说:你永远在否认,一旦被人靠近和猜到心思你就会暴躁,反驳,伤害他人。不能坦白心事,好不容易鼓起信心聊天交流,就会因为对方沉默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说错话,做错事。从这些描述里,我能看到你在亲密关系中一直处于回避的状态,很难于别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我猜你是不是有些【回避型人格障碍】,这种障碍是以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及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这些人在幼年或者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他们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人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个方面有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他们很难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当关系一旦变得亲密,他们就会各种逃跑。

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有是有童年时期的内心经历和父母训斥造成,实验发现,如果经常遭受父母的嘲笑,孩子就会将这种屈辱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在这里我有一些建议:

1: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识到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正念冥想,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佛教,是从做禅、冥想、参悟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不做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正念冥想有几个好处:
a: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冥想可以减少焦虑抑郁,当人处于焦虑或紧张状态时,进行慢而深的呼吸,特别是呼气要比吸气慢,就可以通过副交感神经的放松作用减轻焦虑和紧张的程度。
b:增加个体的共情心、移情等人际交往能力。
C:提高个体的机体免疫力。
D:增强对消极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建议每天进行正念冥想,增加你的自信心。

3: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阶梯式的递进关系,跟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一点一点的靠近,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不舒服来自哪里,是自己感到自卑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希望你能把这些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慢慢的跨越过去,然后再一点一点的靠近,直到不能在靠近的时候,停下来,不要强迫自己,看看发生了什么,让自己感觉这么不舒服,然后记录,再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建议你尝试一下。

每个人都带着伤痛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当我们愿意一步一步去探索自己、关注自己、爱自己、与自己链接的时候,我们也就能慢慢的接受自己的平凡、接纳自己的自卑、包容自己的缺点,会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一些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鲨鱼辣椒普通用户

谢谢

赵新月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赵新月,很高兴在这里遇见。
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你常常都会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被人靠近或猜到心思就会暴躁,不能坦白心事。能感受到你想和人更加亲密时的渴望靠近,又恐惧靠近的复杂心理,对自己的“无能”怨恨和愤怒情绪,很心疼你,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到平台寻求帮助老师看到了你真的很想做出改变。
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挺过来的?曾经发生了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你用了哪些办法来应对当下的那种感受?
你的这种状态,通常情况下也许这都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过程,很大一部分是一种生理反应,由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决定,并在早年的原生家庭中养成的习惯。
根依恋行为:所有儿童都有一种想和父母更亲密的自然需求,以便在面临恐惧和痛苦时得到保护和安慰。父母对于儿童的这类需求是如何反应的,这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对威胁、思考、感受和行为的独特表现。

你不妨尝试:
•练习解读他们的情绪。然后和他们证实(或者找一个信得过的人),看看你是否准确解读了。
•当他人向你表达负面情绪时,静静聆听。你可能随时想跳起来反击,充耳不闻或者逃走。控制好自己。向对方展示你在聆听并对他说的内容报以回应,表达理解。杜绝以”但是……“来表达你的理解,并反击。
学会为自己的情绪标记,和情绪沟通。不要总是表达你的想法(”我做的很好"),而是表达你的感受(“我感到了威胁,这个对话让我感到非常焦虑”)。
认识到你在一段关系中平静的情绪外表和理性的行为很可能让焦虑的人感到无力、冷漠或者焦虑。这会让更焦虑的人有更强烈的情感需求,把你逼得透不过气。

不要在情感关系里带入工作或职业态度。这样的话,迟早每个人都会变得针锋相对。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环视四周发现不是你一个人这样。意识到即使你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定义的那种成功,你仍然是被尊重的、被关爱的,并且是值得的。

相比那些用其他方式回避恐惧,能够觉察恐惧并勇敢面对的人,才有机会找到方法战胜恐惧。关系的问题可以到关系里解决——在关系里实践建立关系的方法,在关系里消除恐惧并刷新对关系的体验。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有对关系的恐惧和纠结,不妨尝试找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勇敢地与咨询师探讨内在的恐惧和渴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感谢你对平台的信任。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