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虽然不应该,但还是对父母有埋怨和不满

匿名  

我生活在一个母亲强势、父亲软弱的家里,氛围看似温馨,但其实却很压抑。我的母亲有很强的控制欲,对人很挑剔,对我要求高,对我父亲有很多不满,觉得他无能、安于现状、不成事。我父亲头脑相对简单,不通晓为人处事,同事领导关系都不好,起点挺高,但一辈子都没得到提拔,自己还愤愤不平,没有什么谋略,遇到大事还得靠我妈决定。自从我考上大学,慢慢脱离母亲的控制,她就开始不安,时不时清算为我付出多少钱,然后就是说我如何让她失望,即时他们什么忙都帮不上,但我考了好大学、找了体面的工作,嫁了比较好的丈夫,还时常贴补他们,但她一直就是闹腾,总是觉得我爸、我、我丈夫都对不起她,都不令她满意,让她很痛苦,而且行为粗鄙、不讲理、思维固化。我真的很羡慕一些人的父母,要么能给孩子指明道路、要么能给孩子满满的爱和安全感、要么知书达理、再不济能给钱出力,但我的父母好像能给我的太有限了,我有的时候需要为他们考虑,有些心累、不甘

回答
最佳答案
马竞邦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者马竞邦,很高兴能解答你的问题!

也许,无数个不安和情绪波动的日子,你依然想要凭一己之力解决家族问题,可能梦想过,家人迎来不同面容,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画面……直到内心被掏空了的感受占据主导,明白自己遇到了千古难题……

你是一个在生活中,看到了会让人心疼的姑娘。

理解母亲、理解父亲,遇到难题想办法克服,不太愿意把难题丢给别人,给别人造成心理负担,又也许你也可能是外表坚韧,但内心脆弱,有着同样与母亲一样是不甘示弱个性的人,比起父亲的软弱,为了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无意识间刻画出了与母亲同样的模式。

为什么,我们理解起父母如此辛苦呢?

了解一个人,我们是倾向于按感受去理解,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会勾勒出别人的形象,但是真正的想要看明白一个人还要去看他走过的路……所以很多我们并不能接受的他人人格,并不是天生就如此,当你理解人性的构成,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为ta的时候,你就更能理解他人,进一步如果你能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他的时候,也就能了解自己了。

不是我不够让人喜欢,不是我不配的爱,只是父母并未学会怎么做父母…(如果懂得,他们势必按我需要的给予我所有)


【放下逞强的自己,回归柔和的做自己】

母亲的强势和父亲的漠然接受,让家的能量变得不和谐,由此在混沌中成长,有了很多被压制不能疏解的情绪,长期内心很容易郁结,最后爆发出来,情绪就会洪泄而出,反弹幅度会更大。要注意到身体的感受,即使得不到理解,也要尝试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无论怎样,是家人,他们也许会抱怨,但你的目的只是反馈给他们,试着转变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允许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肩上就会少了一些压力,而内心没有了重量,表现出来的就是柔和的自己。

【试着用理解的目光看待父母,减少批判】

陌生人做错了事情,我们通常能通情达理的原谅对方,但是父母这里却无法做到洒脱坦然,为什么反而是亲人却苛刻了呢?也许这就是因为故事的背景下产生的特定需求,孩子都是愿意去爱父母的,但是父母不懂的照顾孩子,孩子就不懂的如何处理对待父母的情感,纠结扭曲也是事实,但是在用只能接受好的无法接受不好的结果的心态去看问题时,即便是无心之过时,这种出发点也会导致将理解越来越拉远的悲剧情况。

可能,母亲也不曾被父亲真正理解过,也许父亲并未感受到母亲的支持(事实上可能是支持他),对同样的事情,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理解力带来感受不一,所以家里缺少了长期以来的关心、包容和支持,大家就忘了还有互相照应必要……遇到了问题时,如果有谁能够先停下来学会认真倾听,减少指责批判,事情可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有问题可以私信!

6个回答
马桂梅心理咨询师

我们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因此无法选择谁做我们的父母,但从你描述的自我成长和感受中,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这些表明,尽管你不能脱离父母的关系,但其实你已经形成了自己个性且独立,更宏大更包容的世界观价值观。其实父母本身来说,他们今天的性格脾气也源于自己幼年的家庭环境来的,他们也是被动接受者,因此,这是他们自己一生要面对的束缚。反观你自己,按照更合理的价值观和成长轨迹走,有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和伴侣,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局面。因此,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至于跟父母的隔阂与无法沟通的部分,建议不要强求。因为你无力改变,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按照自己预期的幸福努力。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马桂梅,希望我的回复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开心顺利

王宇心理咨询师

留言内容中感觉到你在家庭中,强势母亲给你造成的一些影响。内心中有很多委屈,子女通常无法选择父母,因为我们借由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也不应过于控制子女,因为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关照自己,同时也看到自己升起情绪的原因。可以寻找一些方法释放压力或者释放情绪,调整心态。祝好!

张应秀心理咨询师

您好,感谢您对平台的信任,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张应秀,很高兴遇见您。和您一起交流。
您留言说您对父母有埋怨有不满感觉到不应该,这让您感到纠结,自责,内疚,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对吗?您为了父母亲操碎了心,可他们并帮不了您,好像您是家长一样,您累了,感觉到委屈,憋屈,也会有抱怨,痛苦,难受,不甘心,是吗?多么期待自己的父母也能给自己爱,安全感,温暖,呵护,帮助,指引啊,对吗?您辛苦了,抱抱您。
接纳您所有的感受和情绪,您的这些感受和情绪是正常的呢,谁遇到这样的父母都会和您一样的想法呢,没有不应该,作为家长的确要给到孩子内心需要的,这才是足够好 的父母呀,您的期待没有错啊,任何一个孩子都想要这些呢。
您的父母曾经也是小孩,他们也需要的,可是大家都没有获得这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状态和局面了。
建议找心理咨询师做个人成长的体验和陪伴,祝您生活愉快!

赵丽萍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服务者赵丽萍

很理解你心里的疲累和无奈!我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需要解决来自父母的各种问题,疲累不堪!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更多的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

如果想到虽然母亲有各种的问题,但确实是因为她的爱和付出才有今天优秀的自己,是不是心理会好受很多呢?

父母一代受教育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他们身上肯定有他们的局限和不足,有的时候是需要儿女通过自己的学识慢慢去影响和改变他们!

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正了解妈妈吗?她的许多无理取闹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刘艳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零心理服务者刘艳,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描述自己生长在一个母亲强势,父亲相对软弱的家庭,一直以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由母亲操持拿主意的。这种环境让您感到压抑,上大学后感到解脱了,但是即使您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到结婚,母亲会不断地对你抱怨和指责。让您很无奈的是母亲的心态老是感觉所有人都欠她的,活得痛苦且劳累。您对母亲的这些做法有很大的意见,会会不自觉地将她和别人的母亲进行比较,觉得父母对自己不仅没有太多帮助,反而会让您心累。产生矛盾、纠结和无望的压抑情绪。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家庭有着希望和想象中样子,您的母亲比较强势,对您的父亲和您一定会有很多的规划和控制的,这些家庭氛围会随着您的长大而想要逃离的压抑感。但是这种压抑并不会随着您的离家而减少,反而会变换成另外的一种形式存在着。您对母亲是一种爱和怨并存的情绪,您渴望母亲会像别人的母亲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温暖,民主、无私、和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很理解您的心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您还是会为他们考虑并顾及他们的感受,说明您是孝顺的人。并且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自知力。
母亲的做法对您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您和原生家庭是什么相处模式?
调节情绪,从多元化看待问题母亲强势,也许是父亲的软弱造就的,她不强家里的大事小情谁去处理,有很多人是被生活逼迫的性格。多站在母亲的立场思考问题,她也有她的难处。您考上好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这里除了自己的努力也少不了母亲的付出。有机会和母亲多交流,多关心她的喜怒哀乐,她感觉到家人的爱就会减轻抱怨的心态。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刘旭勉心理咨询师

看到你描述自己生长在一个母亲强势,父亲软弱的家庭,家庭看似没有大的争吵但实际上却在母亲的掌控中,母亲对你和父亲要求高,时常感到不满,这种环境让你感到压抑。上大学之后母亲感觉你脱离了掌控,所以开始清算对你的付出,并抱怨她时常感到失望,往后的日子哪怕你找了好工作组建了新家庭时常补贴父母,你的母亲依然觉得所有人都对不起她,令她不满。每当你把你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做比较时,会觉得父母给你的很有限,所以产生了不甘和痛苦的压抑情绪,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

首先,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流派的理论来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表现均是幼时与重要养育人关系的衍生。比如男孩小时候与母亲严重疏离,成人后与自己的女朋友甚至妻子也保持着疏离的关系,这就是情感和关系的复演,根源问题关系到他与母亲关系的理解与感受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也会在一些其他人际交往中体现出来。能看到你现在看到别人的父母,再对比自己的父母,会觉得他们帮你的不够,你反而要为他们考虑,这种感觉似乎和母亲对你的不满有点相似。也许我们也可以尝试理解一下你的母亲,她可能也是童年时被她的父母这样对待,内心充满对父母的不满和抱怨,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对不起她,继而无意识的把这种相处模式带到了现在的家庭关系中。或许我们可以仔细去觉察一下,你对于自己父母抱怨时,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期望父母会有怎样的回应?换成你的母亲对你抱怨的时候,她的内心需求是什么呢?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也许父母的表达方式是行为粗鄙、不讲理、思维固化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儿时未能学过更理性灵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尝试着接纳这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既是自我接纳,也是对他人的理解。祝你生活愉快!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