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我没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们怎么办?

孜孜不已的依琴  

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我特别讨厌我爸。没理由的。觉得他干什么都是讨厌我所以我也讨厌他。讨厌同学因为觉得同学也讨厌我。谁都不信任。以前有过自残的经历。总回忆自己不开心的受伤的被父母打骂的事情。马上高考了却不想上学了想自己在家学。各种软件测试都是重度抑郁我也不知道该不该信。但心里的难受是真的。觉得全世界都在和我作对。经常有怒火,但是也不敢发泄。处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问题 可能真的是我有毛病,和爸爸的关系也很微妙。就在那一个点上。

回答
最佳答案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通过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的痛苦和焦虑。在你这个年纪,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和父母以及同学了,现在你却感到讨厌爸爸、同学,无疑把自己锁进了一个小黑屋内,无奈,憋屈,想依靠内心的力量挣脱出来,又担心力所不及,是这样吗?

信息中没有提到你和父亲及同学之间有什么具体的矛盾,所以也很难展开讨论和分析。不过好在你提出了具体的求助目标:对情绪和行为进行控制。根据信息,我们还可以再增加两条:如何看待测试软件中抑郁症的判定和是否要在家里上学,你看如何。

第一,情绪和行为。我们想要学会控制,首先要学会识别和评估。从心理学CBT的观点来看,情境引发了人的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导致了情绪和行为,情绪和行为又会产生新的情境刺激新的自动思维,从而形成事件的循环和推动。只不过不恰当的自动思维和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举个例子,你看到测评软件中重度抑郁的结果(情境),想到我得了很严重的病,怎么这么惨(自动思维),感到焦虑(情绪),浑身无力(生理反应)看不进书(行为)。你不妨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识别一下当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时的想法是哪些。同时,可以对这个想法的相信程度和情绪强度打个分数。接下来你就需要去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了,继续以此为例,你觉得自己得病的证据有哪些?支持相反想法也就是自己正常的证据有哪些?对测评结果有哪些其他的解释,有没有对应的证据,比如问卷的题目模棱两可;自己答题时状态不好但是问卷要求是平均2周内的状态;问卷是出自一些免费的网站,题目没有出处来源说明;答案的分值说明不清楚…可能的后果最糟的会怎样,怎么应对?最好的会怎样,最可能的会怎样?相信自己得病会对自己带来什么影响?改变想法又会有什么影响?别人如果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和他说?为了达到自己的期望,最后悔会选择怎么做?这里只是以这个为例,生活中出现其他负面情绪时你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再加上用最后得出的行为方式进行验证,最后练习得多了会对自己情绪有所帮助。

第二,评测结果。这个问题我前几天正好平台上也有人在问,也是看了很多小视频自己评测认为得了抑郁。以下是我当时的答复:“抑郁”这个名词很常见,以前还有叫“emo”比较流行,和“抑郁”混淆着用。其实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码事。抑郁情绪谁都会有,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谁也不会考试考了个鸭蛋还兴高采烈的。抑郁症就很复杂,也很严谨了,生理上、社会功能上、病程上、行为方式、认知能力都有很严格的评估才能确定。你如果真的很担心,可以自己去网上搜一下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里关于抑郁症的判断标准,这个在业界里比较权威。或者在壹点灵平台上付费(很重要,免费的大多都是不太严谨的)做一些评测问卷,平台上的问卷都是脱胎于SDS、SCL-90、BDI这些业内权威的测评量表,结合现在实际的一些应用场景生成的,并且会对最后的得分给予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反复做评测会产生的影响,解释是因为生物性的原因人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危险,所以你对“症状”特别敏感,即便是这个症状指标只出现在其中某一个量表里没有出现在其他量表里,你依然会把它作为得病的证据。打个比方,把两张有很多个不排列规则窟窿的纸叠上后,是不是窟窿就变少了,反向思考,你把两个视屏叠加之后,你关注到的“症状”就变多了。

第三,是否休学。个人建议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还是尽量继续上学。虽然休学能让你远离你不喜欢的环境中,看似能减轻一些负面情绪的压力,但实际上也让自己减少了处理问题,改进同学关系的机会,还会因为减少社交活动增加你的抑郁情绪,久而久之有可能真的会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我想这也是你不愿意看到的吧。这个年纪,心理上正是寻找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人格逐渐形成,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同辈影响,通过模仿偶像,和好朋友建立友谊,探索异性之间的关系,这些在学校里发展出的社交模式、理想目标都将对今后的人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相信你也看到过很多案例孩子生活的条件很差,甚至是孤儿,遭人白眼,不受待见,最后成龙成凤,变成社会栋梁。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你现在遭受的苦难说不定就是今后笑傲人生的资本。多关注自己身上的资源,起码我看到的就有:良好的自知力,懂得求助,关心自己健康,愿意上学参加高考等等。记住,“相信”是一种选择,俗话说,日子开心也是一天,苦恼也是一天。关键在于你选择哪个方面的“相信”。当然,你如果能说服父母来进行正规的心理咨询或者看看学校有没有类似的机构,效果会更好,尤其是抑郁症判定这方面,一定要严谨正规。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5个回答
孙大莹心理咨询师

我听到你提到了许多不愉快的情况,包括自己的情绪控制困难、对父母和同学的讨厌感、自残的经历和高考前的抑郁感。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建议你寻求专业的帮助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可以帮助你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并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

在找到专业的帮助之前,你也可以尝试一些自我帮助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例如,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锻炼身体和均衡的饮食。

尝试心理调节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松弛、想象法等,来帮助自己平静下来。

寻找安全的人或场所,谈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获得支持和理解。

尝试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不是立刻责备或讨厌他们。

尝试转移注意力,通过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与朋友交流或做点有趣的事情来减轻压力


当然,这些建议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帮助。在你准备好了的时候,还是建议与心理咨询师沟通。

周英伟心理咨询师

您好!看到了您开始有了觉察,这正是成长的契机呢。或许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来思考:这些情绪和行为背后的渴求是什么?它有没有被看见?或听到?生而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才是正常的。

人们常说控制情绪,其实,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理解情绪”,只有当您理解了情绪,看到情绪背后的那个小孩,行为自然也跟着改变了。基本上是理解—接纳—共生—发展,成长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加油并祝福!

张燕波心理咨询师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说你很讨厌你的爸爸,也很讨厌你的同学,不信任他们,有过自残的经历,现在快高考了却不想去上学了,又使用各种软件测试又重度抑郁,经常怒火,却不敢发泄。我能理解和感受到你的情绪。
一是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理状况,建议你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一个评估和诊断。二是学着去自我觉察,仔细回想一下讨厌爸爸、讨厌同学背后的原因,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是愤怒还是别的,用运动、听音乐等适合你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三是如果自己不能调节,给你的生活又带来困扰,你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你走出困惑。感谢你的信任,希望小小的建议能帮得到你,加油。

韩宏清心理咨询师

你好!

最近一段时间没理由的讨厌爸爸,也讨厌同学,因为感觉他们也讨厌自己。经常发火,认为自己是不是真有问题,如何调节怎么办?听起来,你很愤怒、焦虑、没有安全感,情绪非常的不稳定的感觉。

非常理解你无法控制的情绪,以及有全世界与你作对的感觉。任何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也都会情绪无法自控。所以你的感受完全可以被理解。能不能想一想那些经常有的怒火是如何一点点进入你的内心的呢?

我可以感受到你内心的难受。也知道你无法相信别人,只不过这也不能代表全世界都和你作对是吗?你心情不好,没能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可以被理解的,至少我看到你在努力的尝试处理。一般你还会在哪些事情上尝试呢?

我们可以尝试用“认知行为疗法”再深入探索一下你的想法。
1、事件:最近特别讨厌爸爸和同学
想法:“他干什么都讨厌我,所以我也讨厌他”。
情绪:控制不住的、、、
行为:憋着(有怒火不能发泄),不想上学
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理念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不合理的想法,因此就会有激动的情绪,从而导致无法控制的行为。反过来讲,如果要改变行为,就需要调整不合理认知观念。例如:
想法调整为:“他有时讨厌我,有时不讨厌我”,那么你的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行为随着是怎样的呢?、、、

我们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想法从脑中飞过,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没有那么合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观察和了解才能发现,还需要一些耐心。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对你有所助力。

赵谛心理咨询师

非常理解你目前的心情与处境,感受到你身体里有强烈的愤怒感,想反抗却又压抑自己,那种敢怒而不敢言的能量让你经常莫名地发火、生气。认为周围的人都与你为敌,所以不相信同学,这种内心愤怒、不信任情绪投射到周围的人的现象在心理学领域叫情绪的【泛化】。

家是心灵的港湾,由于每个人在家里感觉到最安全,很多人经常会在家里把自己的情绪一览无遗地释放出来,有些人会通过责骂、指责亲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许你的爸爸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发泄他的情绪。
你认为爸爸讨厌自己,我很好奇你是怎么确认爸爸是讨厌你的?和爸爸交流过这个问题吗?尝试着和爸爸沟通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期待你的验证~

对于同学的不信任,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验证,同学们的回答是否与自己的猜想一致呢?

另外,对于你认为自己可能有病的想法,我却不以为然哦,从你的文字中看到了你的真诚、善良,勇于探索自己的内心,这何尝不是一个优秀的你呢?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