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羞耻”这一现象?

匿名  

如果把自己最内心的感受说出来的话,第一瞬间我可能是会很轻松的,但是之后就会面临一种羞耻感,会想逃避,不想再面对这个人
怎么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羞耻感呢?开始的轻松完全比不上之后的尴尬,也许我终于把自己不想说的事情说出来了,但是之后完全不能面对这样的自己,面对知道了这件事情的人,心理压力太大了
可能还是不能面对自己吧

回答
最佳答案
胡雪桥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胡雪桥,看了你的描述我想说敢于展示自己,把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是件好事。而你说的羞耻感,我也曾有过,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自我觉察,是接纳自己的一个过程。等到真正接纳了自我,羞耻感也会慢慢消息。

10个回答
赵春花心理咨询师

不能面对自己的暗影,这是做为人来说正常的反应。毕竟谁也不想看见自己的更深层的东西,况且那些都是自己不认同和接纳的部分。和心理咨询师倾诉的过程,就是像剖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他人,也像是倒垃圾的过程,痛快淋漓的倒出来以后,也是让自己看到了更多,而过后的不面对,实际上还是不能接纳自己的阴影部分,不够爱自己的表现。

周荣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周荣。
你说的面对心理咨询羞耻,很多人都会存在,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都是一件 不容易的事。所以,走进心理咨询室,本身就是一个突破自我,寻求帮助的勇气。
咨询室中,与咨询师建立关系信任,包括把你的羞耻感与咨询师讨论,体验里头 的内心渴望与害怕,从而体验新的人际互动和感受,会带来新的自我成长和力量。

冼君好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君好,很高兴能在这里遇见你。

首先我是被你的题目吸引过来的,因为关于羞耻的感觉,我曾经也有过和你类似的经历和体会,会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压在心底,因为有可能我害怕和对方发生冲突,害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后,对方会如何看待我以及会怎样评价我,为了避免这些不好结果的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选择了逃避。

但同时压抑和逃避带来了另一些结果,例如因为逃避不敢面对,我会渐渐和对方疏远了,关系没有之前亲密了,或者希望对方能够懂我,做出和我期待相符的行为,当对方并没有做到时,心里就累积了不少的抱怨,对对方或者自己都产生了怀疑,于是成了内耗。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体会呢,不论相同还是不同,都欢迎你和我分享和补充。

你提到开始的轻松完全比不上之后的尴尬,其实也意味着这两种感受其实都存在,但后面那种感受被喂养后占据得越来越多,但其实是我们不想要的。所以,我们可以看看如果更多地去让轻松的感觉维持更久,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它身上?

同时对于羞耻感,其实不是来伤害我们的,它更多是来提醒我们,我们可以和它做朋友,而无需摆脱它,毕竟越想摆脱和消灭它,它也会不断登门造访。

羞耻感本身不是危险的,危险的是让它来主导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生命是一束花,有许多花瓣,我们也需要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这可以让我们可以经验到生命的丰富多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范萧鸣心理咨询师

羞耻感是个伴随过程产生的感受,比如穿反衣服上街,没发现,回家以后意识到感觉很丢人,这就是事件刺激导致羞耻感产生的过程。不同人对这样事情的反应不同,有的人也会觉得哎呀丢人了,后来想想无所谓,可能没啥人注意。有的人就觉得完蛋了,大家都会笑话自己,没脸出门见人了。你可以看到这两种人表现完全不同,第一种就心理结构比较结实,没有强烈情绪反应,第二种心理结构脆弱,就产生羞耻感。判断羞耻主要看事件刺激是否激发强烈反应,如果反应超出常规标准,就说明心理结构脆弱易崩溃

姚立和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回答您的提问,希望我的 回答能够帮到您。

看到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心理咨询羞耻”这一现象?作为心理服务者,我能够理解您的感受——在说出最内心的感受的第一瞬间可能是很轻松的,但是之后会面临一种羞耻感,为此会想逃避再次面对这个人......那种再次见面的尴尬和被暴露的感觉......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咨询后的羞耻感”:
1.每个人都有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或感受,尽管心理咨询有保密原则为咱们提供一个安全和保护的空间,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通过咨询师的理解和咱们自己的勇气才能面对。
2.羞耻感与“被看见”有关。它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被看见是疗愈的前提,而弱点又是不愿他人看见的。举个例子说吧,一个小男孩偷拿了别人的食物,他感到羞耻。他不想让人看到她满足自己吃东西需求的行为,因为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满足自己需求的动机是正确的,这个正确动机他又希望被人看到。

在咨询中,和自己的咨询师一起处理好羞耻感,让咨询发挥更大的收益:
1.和自己对咨询师讨论自己的羞耻感。我经常给我的来访者举一个例子:会弹琴的人不会嘲笑初学者动作笨拙。因为这种理解是在“懂”的基础上。咨询师在从业训练阶段,是需要经过足够数量的咨询体验才会得到认证的,每一个咨询师都亲身体验到了这种羞耻感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了,才可以在咨询服务中理解自己对来访者、支持到自己的来访者。
2.说穿了,羞耻感就是一种感觉,它有个人化、内部化的特征,这种主观的感受和被冷到、热到的感受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啥呀,这种感觉是可以用理性控制得到消除的,比如说您现在想象非常的冷,您就会体验到真切的冷的感觉,但是只要您停止想象,那么想象出来的冷的感觉就消失了。
3.对这种感受要正常化看待。现在很多的地区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已经转变了,过去人们觉得寻求心理帮助是无能的表现,于是感到羞耻,现在人们认识到接受心理服务其实是一种优质人生的生活方式,很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有自己的私人心理服务人员。

咱们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对自己进行一些赋能和鼓励:
1.咱们是怎么维持住这份羞耻感,做了哪些动作让自己没“崩掉”的?
2.在咨询之后,咱们出现了那些积极的变化?
3.咱们在咨询之后,对自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总结来说呢,咱们首先要知道,这种感觉是咱们主观上想出来的,其次,要相信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再次,对自己已经迈出了咨询的第一步要肯定,最后,一定要与你的咨询师讨论一下,你对他的感觉、对自己的感觉都可以讨论。

要感谢您对平台的选择和信任,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姚立和,乐意继续为您提供心理服务。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一切顺利~
加油,你真的很棒!

张晓光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晓光。
面对咨询师,会有羞耻感。
我的理解是,当你把内心的脆弱展示给一个人看,会觉得自己弱爆了。所以事后感到羞耻。无法再面对这个人,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
你有这样的感受很正常。因为我们的文化都不希望个人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你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有过被拒绝而感到羞耻的经历吗?
问题在于,咨询师是如何承接你的。澄清一下:
1你和咨询师人格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暴露出脆弱或阴暗的一面,被人轻视。
2当一个人寻求帮助,把伤口展示出来,准备让人疗愈它,是勇士的行为。
我的表达不是很全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对壹点灵的信任。

步步登高的书雁普通用户

如果咨询师没有承接,还否定和推责呢?

李肖飞心理咨询师

您的领悟力超棒,大概率来说自己还没面对自己或者说,还没接纳自己某些部分,心理咨询师可能很好的给了师范,但是我们还没完全接纳自己。说的时候可能是藏在心底很久的东西,落地了,瞬间感觉轻松,事后想起来又感觉尴尬羞耻了,本质上大概率还是没有更好的接纳某些部分导致了。如果愿意有两个路径可以考虑,第一继续找老师聊自己说后的羞耻感,老师会给你反馈的,聊几次后,探索几次后,可能就找到了羞耻感背后的东西,甚至可能因为直接聊羞耻,反而不羞耻了。第二,可以考虑自己看看自己为啥羞耻,然后自己对自己进行安抚,回应,接纳试试,或许也可以了。

张晓光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的回应让你感到没有被理解,内心抗拒再面对这个人了。

权国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工作者权国。

通过您的题目和描述来看,在咨询中面对咨询师坦露心底的秘密会让你很轻松,但是之后袭来的羞耻感让您难以忍受。这样的羞耻感让你无法面对自己,也没有办法再面对咨询师,想要逃避;很痛苦,打心里很否定这样的自己。

老师想要说的是,在咨询中,尤其是刚进入咨询的新来访者有很多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某些人格特征的人来说,这也是发生改变的必要过程。鉴于此,老师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对您的情况给予以下分析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来访者与咨询师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建立一段健康的咨访关系。缺乏功能的来访者会“借”咨询师的功能来进行自我成长,最后到摆脱“借”功能,自己发展强化自我功能以应对心理和现实中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处于新建立的“关系”中。而这样的关系中,不可避免的包含有移情,以及来访者内心的投射。刚进入咨访关系的来访者,心理上的退行导致他会向面对早期父母一样的依赖咨询师,并向其坦露内心。如果来访者在坦露内心后马上感到羞耻,那么以下分析或许成立:

在客体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家—威尔弗雷德·里昂的理论中,儿童成长的早期,父母应该具有像“容器”一样的能力,通过自己心灵成熟的“过滤”功能,帮助孩子容纳和化解有毒的情绪感受,还给孩子健康的情绪感受。这样的能力被称作“涵容”。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是安全的,可以全身心的向父母坦露自己,相信父母会处理自己的各种小“秘密”。在具有涵容功能父母的养育下,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并内化了父母的涵容功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自己“解毒”,具有涵容能力的成年人。

回到我们说的,在咨询师面前袒露后的“羞耻”。羞耻感本是人之常情,合理的羞耻会帮助人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但是过度的羞耻,就会像毒药一样束缚着个体,让其失去社交能力,并对自己产生不良认知,这就是“有毒”的情绪体验。而当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内心化解这个“毒”的时候,就证明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涵容”能力的缺乏。直白点说就是,父母在早年养育中,对我们不良情绪的接纳做的不及格。

面对这样的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咨询中正视这样的羞耻感,并与咨询师正面探讨这个感受。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会根据这条重要线索,与您共同开展一段心灵的修复。理想的结果就是,我们内心缺失的涵容能力,在这样的共同工作中得到再次成长,是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祝更好的成为自己!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