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如何克服用吃东西获得满足感

ydl202007022224053  

我在学习上不是一个会给自己施压的人,更多的压力来源于我的生活。当我的社交关系出现问题时,我有压力但不会表露出来。最开始自己也没发觉,只是一味得吃东西,吃东西,我觉得吞咽这个动作给自己一个带来满足感,即使我饱了,但是我还是想吃,现在我意识到有点暴饮暴食的倾向时,我想做出改变

回答
最佳答案
陈鹏心理咨询师

这里可以提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议。一种是从功能论的角度出发,既然我们觉察到口欲的满足是为了去应对压力,让自己获得满足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找到具有类似功能的行为,更好的去应对压力,更多的获得满足感,这样我们对于口欲途径去应对压力和获得满足感的需求就会变少。第2个方向,是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直接对吃东西这个行为去做出干预,比如在每一次暴饮暴食之前,先让自己喝500毫升的水,或者去做一个详细的文字记录,让这个行为从原先的我们认为的正向反馈,变成一个反馈没那么好的一个行为模式,它变得越来越麻烦,那么我们就会逐渐逐渐消退对它的兴趣。

10个回答
李海霞心理咨询师

看到您说当生活中特别是社交关系出现压力的时候,就会通过吃东西来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放松的感觉。
的确是每个人有压力的时候都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而您找到的出口是吃。
但你也慢慢发现,这样吃下去对身体不好,也想改变。
那就需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压力
如果您需要的话,可以后台私信老师深入探讨。

程雅楠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师程雅楠,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你现在遇到了一个困惑,在社会关系中有压力时,会让自己不断的吃东西,即使饱了也还是想吃,觉得这种吞咽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觉得这样的情况让自己有暴饮暴食的感觉,自己希望做出改变。

我觉得你特别了不起,有很强的觉察力,自己发现了在用吃的方式来排解压力,及时给自己按了一个刹车健,看见即疗愈,你看到这个模式时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你能说说,当你意识到自己用吃东西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时,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部分行为呢?

能够看到自己这部分的模式,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当你每一次发现自己想要吃东西时,你会怎么做?会给自己怎样的心理暗示?
你有没有尝试过先肯定自己这部分的动机?比如当你出现这样的行为了,你可以跟自己说:我现在又感受到压力了,为了帮助我自己缓解压力,我想吃东西。然后问问自己是身体想吃还是心理想吃。接近着让自己深呼吸,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不用刻意管控自己,只是回到呼吸上,好好的关照自己,陪伴自己。当你能够用心陪伴自己,温暖自己时,你的压力就有了安放处。

感谢你对壹点灵平台的信任,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帮助。

乔月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乔月,很高兴在这里回复您!

你的压力来源于社交关系等社交关系出现问题时,你就会用吃东西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看到你的描述可以理解你此时的心情。
你能够发现自己有这个行为时已经很棒了,当一个人遇到压力时,他发泄点是不一样的。吃东西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但是自己却非常希望做出改变,不要暴饮暴食!
首先找到是什么事儿让你有这种想吃东西的感觉,在发现这件事儿想吃东西了,先安抚一下自己的情绪,给自己设定一些小零食,吃惯了东西,突然不吃也受不了,适量!然后打个电话给别人,想说什么说什么,转移一下注意力!

感谢您对平台的信任,希望回复可以帮助到您,有问题可以私信。

张宗芳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这句“更多的压力来源于我的生活”这句话时,感觉到你平时生活中压力比较大,生活的压力给你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你的生活,我可以理解你天天承受压力艰难痛苦的感觉,我有压力时也很烦躁,有时候做出出格的事情。可以谈谈是哪方面的原因给你带来了压力?“一味得吃东西,吃东西,我觉得吞咽这个动作给自己一个带来满足感,即使我饱了,但是我还是想吃”,看到这里,觉得你是找了个减压的方法,可这个方法给你的身体带来不适,不是一个有益的方法。“现在我意识到有点暴饮暴食的倾向时,我想做出改变”能够意识到不好的习惯想做出改变,这一点你很棒!没有自暴自弃,寻找有益的方式改变自己。减压的有益方法有很多种:唱歌、跳舞、健身、各种运动项目可以大汗淋漓的,不但排除了身体的毒素,也就会减轻心理压力。倾述;可以找知心朋友、也可以找壹点零平台老师、更可以写写再撕毁等等。如果你感觉你一个人的力量改不掉,可以私聊我和壹点零平台老师,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中的21天行为矫正对你可以起到帮助,如果需要可以私信我们。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张宗芳心理咨询师

谢谢你的支持!

张宗芳心理咨询师

谢谢?

韩宏清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韩宏清,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因为社会关系出现问题而带来的压力,从而转化成不断“吞咽”动作。看得出,这种动作令你有了“不受控”的感觉。

非常理解你不能按照自己真实意愿享受食物的痛苦,也不不知如何解决困惑的无助感。其实很多人在遇到各种关系问题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无助和困惑。所以出现这种情绪是正常的。

我能感受到你的焦虑情绪,能不能讲讲是什么让你有这种对“人际关系问题”有这么大的焦虑的感觉呢?

可以理解你用吃东西的方式缓解压力带来的情绪,只是吃东西好像不能彻底解决压力的根源问题,并且“暴饮暴食”会带来身体健康性问题。如果用“吞咽”带来满足感,那有除了“吞咽”以外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式代替压力的释放吗?有的人会喜欢艺术、表演等兴趣爱好,你的兴趣爱好有哪些呢?

能理解你的难处。一方面不会用表达的方式释放压力,另一方面目前只习惯于用“吃东西”来释放压力。其实不必急于解决办法,建议你先想象一下,你使用或不使用吞咽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对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以后的生活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回你有所帮助。

王春雨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王春雨,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看了您的问题我感受到了您的痛苦和无助,每当有压力出现的时候,会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即使吃饱了也还是忍不住想要吃,这让您感到很苦恼,想为此作出改变。

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压力,每个人排解压力的方法也都不大相同。但是压制自己的的压力,或者不适当的排解压力可能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更大的伤害。我想请您思考几个问题,您的社交问题具体是指哪方面呢?在暴饮暴食之后您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呢?暴饮暴食对缓解您排解压力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暴食在心理学中很大可能是因为缺少安全感,用食物来填补内心中的缺失感。建议您尝试用其他方式解压,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通过运动的方式让自己得到满足和充实。当想吃东西的念头出现的时候,可是尝试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规律的进食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生理和心理一起做出调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看到你的描述,在存在压力的状态下,习惯用吃东西的方式来缓解焦虑,然而你发现这种方式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带来的代价是身体上的负担。你提到你想对暴饮暴食的行为模式进行改变,但是我觉得你可能更希望能解决在生活中能适应压力或者提高有效应对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毕竟这是源头,可以这么理解吗?

因为毕竟是文字解答,受信息不对称和篇幅的影响,只能简略回答一二。

一、改变暴饮暴食的行为模式

我看到前面已经有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都很好,你可以去尝试一下。我这边就多补充一个。从行为主义角度出发,生活有压力——吃好吃的,这件事已经被你重复证明了对你缓解压力是有效的,吞咽食物的满足感不断强化了暴饮暴食带给你的收益。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证伪暴饮暴食不能解决你生活中实际的压力,甚至会产生负强化,这样你对这种行为模式的依赖性就大大降低了。

首先,需要你记录一下在什么样的压力情况下,你会选择吃东西。我们画个坐标轴:横坐标是生活事件压力值,从0-10分,在每个分值下你写下一个曾经体验到类似压力的事件,比如听到父母吵架闹离婚对应10分,谈恋爱失败对应9分,考试没及格对应8.5分,以此类推;纵坐标是吃东西的饱腹感值(或者我们也可以按照吃的顿数来计量),也是从0-10分;在横坐标的每个压力值找到对应的纵坐标上的饱腹感或者进食量的数值取点,最后画出一条线,看到整个规律。这条线有可能是正比例的直线,也有可能是一条曲线或者有反复跌宕的折线。

其次,上一步的工作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面对不同压力下其实在选择吃东西的策略上略微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选择干预时也要同样的精准和做对比。比如考试没及格压力值8.5分,对应的饱腹感或者进食量是7分。那么当下次你再出现类似的考试没及格或者自己感觉到压力值有8.5分的时候,在继续保持暴饮暴食的行为模式不变的情况下,你可以稍微有意识地调整一下进食量,比如以前要连吃三顿,你这次就吃两顿,但是总量不变先试试看,或者顿数不变,每次少吃一点点试试看,然后再比较压力是否都能得到释放。通过这微小的改变,使得自己慢慢相信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重新分配压力值的。也就是说,保持用吃解决压力的状态下,我们调整次数和食量,先使得自己身体负担减轻。

再次,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实验,这次调整的是进食时间,以前是一旦遇到了压力事件,可能你当天或者下一顿就会加码加餐,现在我们把这个时间往后延一下,或者我提前来吃(比如明天有考试,我预感自己不太可能通过,今天就一起把明天的那顿吃掉了),这样的调整会不会同样有效果。

最后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调整和干预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调整完之后饮食对你缓解压力依然有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数量来使得自己身体不要出现过重的负担;二是饮食对你缓解压力效果变差,这就说明用暴饮暴食的方法其实对缓解你真正的压力并没有太多作用,我们可以选择其他替代方式。

当然,从人的生物性来说,吃东西带来的愉悦感和吞咽、饱胀带来的安全感是确确实实能够缓解焦虑,让人放松舒缓的。毕竟人类进化史里的几百万年中绝大部分的生活压力都是来自于饥饿,满足口欲是刻进我们的基因里的。所以我并不坚持你要完全摆脱这种用吃来缓解焦虑的行为模式,在你通过前面的实验后能够相信暴饮暴食并不能对缓解压力带来太多帮助后,你可以换一种对于吃美食的新模式:

每周设计一场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美食计划,提前做好攻略,计划好自己最想吃的东西,带上好朋友,在一个环境优雅的地方,来一场饕餮盛宴,哪怕肚子撑得滚圆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记得这件事你是很开心的,带着期待感的去实施的,这和你头一天无论是被人臭脸了还是中了彩票了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是要好好享受一下作为人的一种幸福感。

二、用科学的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科学家研究我们的焦虑情绪其实和大脑前扣带皮层和杏仁核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给予大脑前扣带皮层的电流刺激会增加消极决策的概率。这种电流刺激能使我们脑中抑制内源性多巴胺的分泌,过多的多巴胺运转蛋白无法分解,中断了前扣带皮层和杏仁核的连接,使得焦虑情绪上涨。

那么这种电流又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就是反复强迫性的负面信息的接受和解读。人的海马体好比是电脑中的内存条,负责筛选、保管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记忆。反复的负面信息刺激海马体就会使得大脑判断这条消息非常重要,一旦从量变到质变,海马体就会将这个信息上升到个体存亡的高度,生物电流开始刺激杏仁核使人用本能(效率最高、能耗最少)的方式来应对危机。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前额叶皮质”,它负责处理信息和控制情感,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但是只要遭受压力,它便会停止运作,这时负面想法和负面情绪就会挣脱原有“枷锁”,开始活跃并占据大脑,让大脑回路过度运行。同时,现代社会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信息处理要求,使得大脑长期处于“多线程工作”,过度脑疲劳使得我们会在某些时刻就失去了运用理性思考问题的能量。

所以你会不会发现,当你极度紧张焦虑的时候,人就特别敏感,五官特别灵敏,比如你走在一条漆黑的巷子里,人自然而然就变得警觉,眼睛、耳朵、身体的触感就十分发达。或者当你参加很重要的约会或者考试时,心跳加速,身体冒汗,肌肉紧绷,注意力异常集中,这是大脑的指令把血液能量优先传递到大脑中去判断事物是否有威胁还有让肌肉紧张起来做好对抗的准备,从而降低了对皮肤的能量供应。同时你这个时候也特别疑神疑鬼,总是担心有坏人或者考试失败的出现。生理情绪加上对负面信息的过度解读,加重了压力给自己的焦虑值。

在生理层面上,如果你在平时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掌握情绪改善的技巧,那么出现紧张焦虑时身体的肌肉记忆自然而然就会做出反应调节自我的激素水平,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让我们不会那么激动。一般对付焦虑的情绪,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腹式呼吸技术,还有一些冥想、内观、禅悟等技术。具体方式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是要提醒的是,任何技术的练习都是日复一日精进循环才能产生效用的,如果总是在出现“症状”时才会去使用的话,反而使用后的放松感是对“症状”的一种强化作用,你反而会更容易紧张焦虑

三、应对生活压力事件

我不知道你的具体压力源是什么,如果你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分类。

1、愿望达成情况
(1)心愿落空,自己的期望没有达成——沮丧、失望
(2)心愿有可能实现——盼望、期望
(3)心愿能否实现不在掌控中,且有可能无法实现——焦虑、不安
(4)事情没有取得进展——烦躁、心烦、苦恼
(5)事情受阻导致愿望落空——生气、愤怒、气愤
(6)心愿已经不可能实现——抑郁、忧虑
(7)失去自己拥有的重要东西——伤心、悲伤、难过

2、回避危险
(1)面临或即将面临可能损害个人生命、财产和形象的事——恐惧、恐怖、紧张、害怕
(2)面临自己并不期望的事物或言语行为,虽然不会造成威胁或损害——厌恶、恶心、讨厌

应该来说生活压力能够基本归纳到以上这些情况中去了。你可以按照这个分个类。同时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思维记录表(五栏表)来进行自助。这个表格我之前在很多解答时介绍推荐过,其实网上也有相关的介绍,你可以去搜一下。

我这里再介绍一下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歪曲认知的类型,因为实际上科学家做过调查,100件事情中,大概有90件事情都是你过于担心而实际不会发生的事,剩下的10件你担心也确实发生的事情中有9件其实是你有办法去解决的事情,大概只有1%的几率会遇到你担心且无法解决的事。所以,另外的99%其实都是我们认知歪曲带来的。

1、理想化: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实际情况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提出要求。高频词:应该、必须、不能。
2、最高标准:用过高的、不现实的标准,或者用取得第一、达到最佳等标准来要求自己。高频词:超越所有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3、读心术:在缺乏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就猜测他人想法和意图,主观以为自己洞悉他人想法。高频词:他一定在XXXX、他就是XXXX的意思。
4、担忧假设性问题:自己在头脑中想象出各种问题的可能性,并对这些问题产生担忧。高频词:如果XXXX发生了,该怎么办。
5、选择性负面关注:对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只注意到自己做得不好的,或者对自己评价不利的,而忽略那些积极、正面的事情。如:我又被老师批评了,老师不喜欢我。
6、任意推论:推理依据和理论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对事物任意做出推论。如:出门看见乌鸦,今天准会倒霉。
7、过度引申:将生活中曾经遭遇过的特殊事件推断为今后会经常发生。如:上次我上课发言被人嘲笑了,以后讲话肯定还会出错。
8、以偏概全:根据部分消极信息,同时忽略其他积极信息,对自己或他人某个方面的品质和潜能做出消极预测。如:这次数学考试没考好,说明我不是学数学的料。
9、灾难化:认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太糟糕了,处在最悲惨的境地之中难以承受。如:失恋了,我是天下最惨的人了,活着都没有意思。
10、内归因:将消极事件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的原因造成了事件的发生,忽略了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如:他不喜欢我是因为我长得不好看。
11、外归因:认为是他人导致了目前的问题,他人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和灾难,他人应该为自己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忽略自己可能具有的责任。如:他离开我了是因为外面有个狐狸精勾搭。
12、贴标签:根据个别事实就对自己或他人进行整体评价,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评价。如:他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
13、随意比较:不客观分析各方具体情况,随意进行人与人之间高低优劣的比较。如:要是我当上总经理,做的一定比他好。
14、情感推理:根据自己的情绪、感受来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如:我感到很沮丧,所以我的成绩就不会好。
15、后悔倾向:后悔自己过去没有采取正确行动,认为自己应该做得更好。如:要是当时我能XXXX的话,那就好了。
16、消极预测未来:没有充分思考和分析,就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如:我不会通过那场考试的。
17、苦算命运:对自己未来感到悲观,认为一切已命中注定,无法改变。如:我摊上这样的一个家庭,这辈子不会有出头之日。
18、拒绝相反证据:拒绝任何与自己消极相反相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如:那都不是真的,肯定搞错了。
19、低估正面证据:认为即使自己取得了成功,但这些成功或积极事件是微不足道,算不了什么。如:单元测试考高分不代表什么,自己期末考试还是会失败。
20、黑白思维:以简单化、非黑即白的方式来判断和思考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方式下结论。如:我从来没成功过。

我是认知行为取向的,上面很多知识点来自于郭召良博士的书籍和课程,CBT对于应对生活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有很好的疗效。建议你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找相关流派的咨询师应该能够帮到你。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李肖飞心理咨询师

按照弗洛伊德之类的说法,你可能在口欲期。实际上满足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一般来说,你有不被满足的东西或者有不舒服的部分,才会导致你通过吃来解决。表面是在追求某种欲望的满足,本质上可能是为了,解决某些忽略或者没有足够重视的痛苦。所以总结来说,两条路。第一,从苦中入手,看看它,找出路。第二,从乐中入手,学习新的或者更健康获得获得快乐的方式,例如,运动,当然也有针对暴饮暴食的正念可以学习。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