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自卑 对人际关系感到迷茫

匿名  

我在亲友前表现的很开朗 总是充当搞笑角色。 亲友们常常会来找我倾诉自己的负面情绪 虽然有时候碰巧我也在挣扎 但就是努力使自己打起精神 帮他们解决问题……亲友都说我是个温柔有趣的人 但我打心眼儿里不这么觉得。太迷茫了。无论外界给我的肯定再多 我都会下意识觉得那是客套话 内心就是嫌弃自己 厌恶自己 觉得自己是最差劲的废物 一事无成一无是处不会有未来。每次想到这里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但我就是做不到向谁敞开心扉 甚至是对自己。总觉得努力维持人际关系的结果就是被无视 无论是在群聊里还是在私聊 亲友们好像总是无视我的发言 没人接我的话。但别人说话我都会接上 搞不明白 就老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好……我该怎么办啊……

回答
最佳答案
符明通心理咨询师

你好
认真看了你的留言,说点我的感觉。

在人群中,自己容易被忽视和无视,这让你比较受伤,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可有可无,其实你也很需要别人回应你。可是没有人关注到你。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虽然不一定对,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别人怎么对你,有的时候取决你怎么对你自己。你没法面对自己,也没法像别人打开心扉,无形中就有一堵厚厚的墙隔离在你和其他人之间。
这堵墙,需要你自己来打穿。难的话,也可以找我帮忙。点击头像即可关注和私聊。

5个回答
张娜心理咨询师

看了你的描述感觉很心疼你。平常通过搞笑来隐藏自己内心的自卑和迷茫,周围的人都被你逗得哈哈笑,只有自己心里在流泪。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感觉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值得被珍视,不做自己的差评师,对自己好一点。

张玘心理咨询师

那是你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你努力在用开朗有趣武装自己!
对自己真实点,外面没有想象的可怕

蒋晓颖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咨询师蒋晓颖。
从你的描述,我感受到的是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态度和回应。并且你在极力的回应对方,哪怕你自己有时候并不想回应的时候。这种压抑自己的方式,让你很不开心。所以在你希望对方也重视你,关注你的时候,恰恰对方并没有,而是忽视了你。你的内心是觉得不平衡的。
希望你可以做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可以不去搞笑,不去帮助亲友解决问题,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你会舒服很多的。

郑皓元心理咨询师

你好。

我可能确实无法真切体会到你那样的感觉,但那一定很不容易。

你提到的自卑感,似乎贯穿了你的过去,以及你的现在,包括人际冲突、未来期待等。

自卑感来源于“比较”,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比不上或能力不足,就可能威胁到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存在的价值,譬如对于别人肯定,相当于被置身于“被评价,被比较”的处境当中,不接受别人的肯定,可能才是“安全的”。

同时这种“比不上”的感觉,也驱使着你做出了补偿行为,平衡它所带来的脆弱和羞耻感。譬如你会希望努力经营好与他人的关系,或者对自己很多方面要求较高,当不能达到,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和羞耻感。

必须强调一点: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每个人都会体验过,也是正常且健康的。

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父母的不当教育等,让你产生无助、始终认为自己比别人愚钝,这些可能让你产生原生自卑

为了应对原生自卑,帮助你平衡痛苦和无助感,你大脑中会产生一个“想象目标”——譬如努力学习,经营好与他人关系。

然而,当你未达到自己“想象目标”的预期,再次出现“自己很无助,自己比别人弱小”的想法,产生了自卑感。这种叫做次生自卑

原生自卑使得人们为了自我保护而发展出了一个虚构的目标,这个目标却又让人在成年后产生了次生自卑,次生自卑往往又会把我们带回到自卑的原点。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自卑有两种,一种是原生自卑,另一种是次生自卑,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后,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以上仅仅是猜测,如果符合,给几个建议:

1. 想象从小的自卑感给你带来的好处——对的,是好处,思考这个问题。

2. 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割开来看待和处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到过去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过低的。你也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就体会到的那种,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需要认识到你的环境已经和过去不同了,你可以、也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对自己的评价,但必须从不断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小评价开始积累。把恶性循环变成正性循环。
 
3. 持久稳定的友谊(或好的更加亲密的关系)。朋友可以给我们一些积极正面的鼓励,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优点,这些对于有自卑情结的人而言,朋友的肯定都是对他们努力改变的一种肯定和正向强化。

無機質幻覺持有者普通用户

感谢各位老师……我会努力调整的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