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如何教育孩子?

梦想那片天空  

我儿子四岁多,每次出去玩都会带着玩具出去,每次都是用玩具来诱惑别人和他玩,有时候他问别人谁想要他的玩具,没人玩,他就灰溜溜的走开,他就会告诉我,妈妈,他们不和我玩,每一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说没关系,妈妈陪你玩,我们自己玩自己的,我不知道他妈玩具给别人要是不是一种讨好的行为,我也害怕他有这样讨好别人的心理,但老公又说他这么小,他就懂得抓别人的心理而达到他的目的,说这是情商高,所以我不知道怎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在这方面要如何去教育他,特别苦恼

回答
最佳答案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天真无邪、可爱有趣的孩子和一个着急焦虑,爱子情深的妈妈。我想正是因为爱,才让你如此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希望他不要在小时候养成不良的习性,进而影响成人后健康的人格形成,是这样吗?特别是俗话有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家长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很高兴你的孩子有个负责任的妈妈。

这里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几个阶段。按照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1、婴儿时期(0-1岁),或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的阶段;
2、婴儿后期(2-3岁),或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的阶段;
3、幼儿期(4-5岁),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
4、儿童期(6-11岁),这是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阶段;
5、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6、成人前期(18-25岁),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阶段;
7、成人中期(25-60岁),这是获得创造力感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
8、成人后期(60岁以上),这是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的阶段。

根据这个分法,你的孩子目前4岁,刚好正处在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拿玩具去找小朋友玩是他自己总结发现的可以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你老公说的“情商”。当然我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孩子用这种方法有时候能成功,有时候不能成功,这都是正常的,你要是再仔细观察一下,你可能还会发现孩子还会有别的招数来获得其他大小朋友的喜爱。不管你把它理解成讨好还是情商高,这都是孩子努力在向社会探索的一种有意义、积极的实践举动。

父母在这个阶段怎么做更好呢?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如何引导和鼓励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在一开始过于介入孩子的行为。我相信揠苗助长的故事你肯定知道,孩子在幼年时期正是通过和周围环境、重要他人的不断互动来形成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初印象。4岁的年纪应该是上幼儿园了,或者正要上幼儿园,从家里走到幼儿园里,从父母的怀抱走到集体之中,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点,他需要学习或者自己发展出各种社交手段来获得在新的环境中被认可和喜爱的感受。这和学走路一样,我相信教孩子时你肯定不是把着他的腿往前走的,而是在旁边适当的距离鼓励着他,保护着他,当他摔倒后,一开始你还会把他扶起来,可能后面就直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了,不知不觉间走路也就学会了。

其次,放下焦虑的心情,营造和谐的环境。情绪是会传染的,如果总是在孩子或爸爸面前过多讨论孩子的行为,并表现出焦急的情绪。不论是孩子还是你的爱人,时间久了都会受到负面的反应。对于孩子而言,是自己最信任依赖的妈妈一直在否定他的做法和探索,内疚、挫败和自卑情绪逐渐增强,当超过探索带来的愉悦情绪时,索性就不去行动了,压抑和攻击内向,更加羞涩和内向。对于丈夫而言,也会感受到妻子和自己总是不在一个频道,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他认为不是很重要的地方,缺少对家庭其他方面包括丈夫本身的关心,也会产生怨言和抱怨情绪,进而使整个家庭的气氛变糟,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再次,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帮助他处理人际关系。文中你提到孩子拿玩具找朋友未果,回来向你哭诉,结果你说“没关系,妈妈陪你玩,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孩子的目的是去交友,你帮他想的对策是不去交友,自己玩。这是不是有些南辕北辙了,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孩子社交上的困难。所以你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再发展出相应的对策。如果鼓励孩子想想别的办法,或者让他直接去问问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他玩是不是更好一点呢?孩子开始会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开展应对策略,如果通过询问他自己知道了别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他玩,他是不是就会想到其他的办法了,或者他通过解释消除了误会,别的小朋友又与他和好如初,他自己的成就体验是不是会更高?即使还是不成功,起码他得到了一次训练口才极佳的机会。再次提醒一下你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真正的需求,如果孩子受挫很多次,相比较鼓励和建议外更需要安慰的话,你就不要再去强迫他自己解决了,或者帮助他和别的孩子建立关系,告诉他有困难学会找大人帮忙,或者就关怀安慰告诉他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都是正常的,没有人是谁都喜欢的,现在不喜欢你也不代表以后就不喜欢你,让他过段时间可以再和那个孩子去试着交往一下。

最后,提醒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既不要太捧夸也不要太担心。所有的表扬和批评都是针对他做的事,而不是他整个人,尤其是批评时。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的感受的反馈要及时到位,让孩子既能感受到你们的支持和爱,又能非常愿意地发展自我。比如,当他把家里的比较贵重的物品给别的孩子玩,你可以告诉他:妈妈看见你把什么什么当做玩具想送给某某玩,我感到很不高兴,你是希望把它分享给某某,让某某也喜欢,和你成为好朋友对吗?但是那什么什么不是你的玩具,是用来干嘛干嘛的,如果不小心弄坏了,我们就不能什么什么了,妈妈会很难过,你肯定也会很难过的,是吗?我们来想想看,不去拿什么什么给某某,怎么样还能和她一起做好朋友呢?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你的想法很好啊,我们要不要去试试呢?你觉得怎么和某某说,她也会很喜欢你的这个方法呢?你做得很好,开动脑筋,既没有拿不是你的玩具,照顾到了妈妈,又能和某某成为好朋友,表扬你哦!举一反三,你可以去尝试一下。

中国历来就是非常注重养育孩子,各种书籍、课程也层出不穷。你不妨有空的时候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会找到很多资源。书籍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非暴力沟通》、《养育男孩》、《正面管教》、《其乐无穷的战斗》、《捕捉儿童敏感期》等,感兴趣的话可以学习一下。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时候把重心移到自我成长和夫妻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说不定收获更大。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17个回答
唐宇婷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唐宇婷, 您怕孩子有讨好型人格, 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您觉得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

梦想那片天空普通用户

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讨好型人格,我不敢得罪别人,那是因为我原生家庭的原因,从小就吃百家饭长大,父母不疼,被母亲略带,父亲去世,一切只能靠自己,具体我也不知道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梦想那片天空普通用户

就是尊重他的想法,平时都是很温柔的对他,称呼他叫宝贝,乖仔,儿子,严肃的时候才会叫他的名字,平时在家里,只要不过分,他想干嘛就干嘛,会和他聊天,会每天晚饭后带他出去玩,每次都会听他的意见,只要原则以内,都是听他的安排

付超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咨询师付超,很高兴为您解答。

对孩子行为的解读有不同看法,您担心孩子是讨好型人格而苦恼,想改善而又没有合适办法而苦恼,烦躁。

首先,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顺其自然。任何一种性格都有两面性,不必太过担心。
其次,四岁的孩子,刚刚接触团体游戏,从平行游戏向团体游戏过度,有一个共同的玩具才能形成团体一起玩的概念。你儿子带玩具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用过分解读。
再次,愿意分享,懂得分享,孩子很可爱。玩具吸引不了别人,也是挫折教育的机会,让他学会面对不顺利,知道包容别人的不配合。
孩子教育非常重要,但也要看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不同,让孩子健康自然成长,享有幸福童年很关键。
谢谢你的信任,关于孩子教育的疑惑,欢迎继续交流。

梦想那片天空普通用户

感谢老师的点评,那我以后尽量不要太紧张他这样的行为,除非是他喜欢的朋友他才会那样,他不喜欢的,人家想玩,他都不给,感谢

薛惠心理咨询师

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你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会满足孩子正当的需求,也会有严格的要求,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玩具来吸引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尝试,那么在他成功的做到了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了之后呢,是否可以引导他跟他们建立更深一些的联系,比如可以相约什么时候在一起出来玩?慢慢的形成朋友关系,跟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成为朋友,慢慢的建立深厚的感情,形成自己的社交圈。作为妈妈你能注意到这个事情是非常的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些好奇你自己对交朋友是什么样的方式和观点?有可能你自己的方式和观点,会潜移默化会影响到孩子。很怕他形成讨好型人格,为什么会特别在意这一点呢?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薛惠,欢迎一起探索交流。

李芬心理咨询师

亲爱的您应该是害怕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那么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讨好型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

韩宏清心理咨询师

你好!

孩子四岁,每次出去玩会带着玩具,用玩具和别人建立关系和他玩,老公觉得这是孩子情商高的表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是对的。听起来,你有种忧虑、担心和老公的教育视角不一样的感觉。

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很多家长也会有和你一样的心境。所以你有这些担心是正常的。

我能感受到你和老公的教育差异。能不能讲讲是什么原因让你有了觉得孩子给小朋友玩玩具“是一种讨好行为”的感觉呢?

可以理解你的焦虑。可是把玩具给小朋友玩,也有一种可能叫“分享”。当孩子告诉妈妈没有人跟我玩时,妈妈能站在孩子旁边很好,但要不要问问原因呢?或是就情况鼓励孩子呢?大人觉得的“讨好”,不意味孩子认为是“讨好”,大人觉得的“情商高”,不代表不是“模仿”。能不能讲讲你和孩子爸爸一般都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呢?

能理解你们的担心。一方面不想教错孩子,可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太懂的健康教育。其实不必太过忧虑,建议可以先想象一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只是言行,还有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令我们成人惊奇。不管爸爸妈妈怎么教育,孩子的关注点在父母身上。这样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之后的生活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感谢信任,希望对你有所收获。

张琴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讨好型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您是否孩子在用玩具吸引小伙伴时的想法呢?

王蕾心理咨询师

你好
你因为孩子用玩具找朋友玩,觉得是种讨好别人的心理,你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
你看到孩子被拒绝,灰溜溜的走开,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同一个事情,为什么你老公说是情商高,
你却说是讨好别人呢
你是否也有讨好别人的事情呢。
孩子的事情是否是触发了你当时的心情呢。
可以好好回看下自己,因为对别人不同的理解,都可以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呢

姜武心理咨询师

您好!
很高兴能够在平台上认识您并回复您的问题。
从您的描述上看,四岁的儿子经常用自己的玩具去诱惑别的小朋友和自己玩,这确实是有一些讨好行为,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3—6岁是孩子个性形成阶段,会有意识的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内心初具“集体”的模型,逐渐形成秩序与服从的观念,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和某些观念是逐渐形成的,所以您也不要太苦恼,只要方法正确,问题都会解决。您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下调整,看看孩子会有什么变化?
1,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自律,身教胜于言传,相信榜样的力量。
相信,孩子的培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耕耘一定有收获,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提升,提升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积极、阳光、和谐、自信的家庭环境,决定孩子未来人格的取向。
2,陪伴
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外在行为,还要聆听孩子的内在声音。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3,允许孩子试错,
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没有对、错,应该和不应该的概念,对结果只有要和不要的概念。要和不要,取决于孩子自己的体验经历,好的要培养、引导、鼓励、强化,形成习惯,去固化;偶尔做了不好的事情,有了不好的结果,只要不影响健康,不影响自身、他人和环境安全,
都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去做,父母去放大孩子的不适感,比说教,限制有效的多。
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您可以尝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接下来要做点什么呢?
我以后还要做点什么呢?
我目前无法改变的困扰是什么呢?

周英伟心理咨询师

早安!作为一个妈妈和心理学专业家庭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呢。人们常说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此话不假!在谈如何教育孩子之前,最佳的问题,或是先确认下:“我对自己当下的状态满意么”?“我是令孩子满意或喜欢的家长么?”“我想要孩子成为我的样子么?”

如果能回答以上问题,我们会认为,家长已经有清晰、坚定的目标了。我一直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个相互滋养,大人二次成长的过程。常常家长本人就是最好的模板。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做个“及格的妈妈”就好,要比事无巨细过问的100分妈妈,更能给孩子成长和创造的空间!加油并祝福!

周英伟心理咨询师

刚点开话题回答前没看到问题。再补充下:4岁孩子开始向外探索,渴望社交了。带玩具去探索和寻找“猎物”是正常的呢,我家孩子经常会分享她吃的玩的给小朋友,有时妈妈都肉疼。换来的结果是学霸、孩子王。男孩女孩都愿意跟着她混。家长只需要关注孩子带玩具去加入一个小群体,是否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找到新朋友并建立起友好愉快的关系了。这个阶段孩子会不停的需要新朋友、新玩具来确认他的世界。锻炼他与父母之外的世界打交道的能力!祝福宝贝快乐成长!

刘苑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的留言,你儿子,在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社交时,每次用玩具诱惑他人跟他玩,你特别担心,这样下去长大会变成讨好型人格,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为人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身心灵健康,同时有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看到你有良好的引导示范,当别人不跟自己的孩子玩时,跟孩子说没有关系,安抚她的情绪,这点很好。
那么我们来看下,孩子在家也会拿玩具来诱惑大人与他玩吗?在家里你们的互动是怎么样的呢?
著名艾里克森的儿童人格发展心理8阶段:一阶段:婴儿前期(0~1.5岁)信任vs怀疑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孤独且弱小,对成人依赖性最大

婴儿需求:护理人给足慈爱和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

需求得到满足会形成信任感,得不到满足会形成怀疑。

如果形成的信任感多于怀疑,那么婴儿就会产生希望,更容易具备勇敢的品质。反之,婴儿则会充满担忧,胆小惧怕。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vs羞耻感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

婴儿需求:父母允许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鼓励。

需求得到满足,婴儿会获得自主感,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婴儿会产生羞耻感与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此阶段儿童特点:1.儿童独创行为和想象力的发展阶段2.儿童检验各种限制,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儿童需求:护理人对幼儿的主动性行为进行鼓励。

得到鼓励的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讥笑,儿童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童年期(6~12岁)勤奋vs自卑

特点:此阶段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

儿童需求: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同时儿童要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儿童顺利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动力和信心,反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少期(12~18岁)角色统一vs混乱

这个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而且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如果本阶段很好度过,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进展不顺利,就没法对自己和世界产生确定性的认知、没有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如果本阶段顺利度过,就会具备爱的美德;如果被孤独占据,不仅不会形成爱的美德,还很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有两个发展方向:

1.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

2.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65岁以上)完善vs失望

在此阶段,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

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人格形成的这八种阶段相互联系,前期阶段发展对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你的孩子属于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让我来,我来做”成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禅,他们似乎开始有明确的目标,想要独立做一些事情。他们开始试探各种规则,以此了解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不是,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阶段很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那种萌萌的小宝宝说啥听啥的日子越来越远,替代出现的是孩子越来越长大了的感觉。

1,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孩子,父母的否定会使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孩子更想要活成“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失去主动性;

2,请不要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催促,父母的催促会使孩子习惯于按照父母的节奏去生活,失去主动性;

3,请不要在全世界内卷的状态下对孩子施加压力,父母对孩子学习上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困惑学习的主体到底是谁,失去主动性;

4,请不要随意评价孩子的画作或哼唱,父母的嘲笑会使孩子以为做错了事情而产生内疚,从而再不敢自动去创作,失去主动性;

5,请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勇敢、独立,父母随时留有退回来的空间对孩子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身后只有紧闭的门,孩子容易失去主动性;

6,请不要太多干涉孩子跟小朋友的社交,父母对孩子建立同伴关系的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发展出主动建立关系的能力,而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孩子一生都很重要。
感谢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到你。

刘苑心理咨询师

你好,看到你的留言,你儿子,在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社交时,每次用玩具诱惑他人跟他玩,你特别担心,这样下去长大会变成讨好型人格,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为人父母希望自己孩子身心灵健康,同时有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看到你有良好的引导示范,当别人不跟自己的孩子玩时,跟孩子说没有关系,安抚她的情绪,这点很好。
那么我们来看下,孩子在家也会拿玩具来诱惑大人与他玩吗?在家里你们的互动是怎么样的呢?
著名艾里克森的儿童人格发展心理8阶段:一阶段:婴儿前期(0~1.5岁)信任vs怀疑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孤独且弱小,对成人依赖性最大

婴儿需求:护理人给足慈爱和满足婴儿的依赖性需求

需求得到满足会形成信任感,得不到满足会形成怀疑。

如果形成的信任感多于怀疑,那么婴儿就会产生希望,更容易具备勇敢的品质。反之,婴儿则会充满担忧,胆小惧怕。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vs羞耻感

此阶段婴儿特点:婴儿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

婴儿需求:父母允许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鼓励。

需求得到满足,婴儿会获得自主感,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婴儿会产生羞耻感与自我怀疑。


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此阶段儿童特点:1.儿童独创行为和想象力的发展阶段2.儿童检验各种限制,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儿童需求:护理人对幼儿的主动性行为进行鼓励。

得到鼓励的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为儿童发展成为具备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儿童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讥笑,儿童会逐渐失去信心,缺乏创造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第四阶段:童年期(6~12岁)勤奋vs自卑

特点:此阶段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

儿童需求:家长和老师必须以充满爱的关注,鼓励儿童顺利完成课程,同时儿童要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果儿童顺利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对未来工作和生活充满动力和信心,反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青少期(12~18岁)角色统一vs混乱

这个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而且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如果本阶段很好度过,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如果进展不顺利,就没法对自己和世界产生确定性的认知、没有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vs孤独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也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如果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观念,就会产生亲密感,健康的人是充满爱而又能辛勤工作的人。

如果本阶段顺利度过,就会具备爱的美德;如果被孤独占据,不仅不会形成爱的美德,还很可能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繁衍vs停滞

这一阶段是成家立业的阶段。

有两个发展方向:

1.积极方向:个人关心自己的家庭成员、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并且在事业上进取,勇于创造。

2.消极方向:只顾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幸福,不顾社会上其他人的苦难,自私自利。


第八阶段:成年后期(65岁以上)完善vs失望

在此阶段,人的整体状况每日愈下,此刻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如果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人就会形成智慧,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会觉得这一生很有价值、有意义,产生完美感。

如果消极多于积极,人就会感到很失望,觉得这一生错失很多机会,却不能再重来,充满遗憾,导致绝望和萎靡不振。

人格形成的这八种阶段相互联系,前期阶段发展对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你的孩子属于第三阶段:儿童期(3~6岁)主动性vs内疚感。
“让我来,我来做”成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禅,他们似乎开始有明确的目标,想要独立做一些事情。他们开始试探各种规则,以此了解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不是,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阶段很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那种萌萌的小宝宝说啥听啥的日子越来越远,替代出现的是孩子越来越长大了的感觉。

1,请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孩子,父母的否定会使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心,孩子更想要活成“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失去主动性;

2,请不要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催促,父母的催促会使孩子习惯于按照父母的节奏去生活,失去主动性;

3,请不要在全世界内卷的状态下对孩子施加压力,父母对孩子学习上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困惑学习的主体到底是谁,失去主动性;

4,请不要随意评价孩子的画作或哼唱,父母的嘲笑会使孩子以为做错了事情而产生内疚,从而再不敢自动去创作,失去主动性;

5,请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勇敢、独立,父母随时留有退回来的空间对孩子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身后只有紧闭的门,孩子容易失去主动性;

6,请不要太多干涉孩子跟小朋友的社交,父母对孩子建立同伴关系的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发展出主动建立关系的能力,而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孩子一生都很重要。
感谢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到你。

赵谛心理咨询师

非常能理解您的苦恼,孩子的困惑也是妈妈的困惑,可见您对孩子的爱有多深!
从您描述的事情来看,我们其实可以多一些深入的探索:
您说当别人不要玩玩具,孩子灰溜溜的走开,来告诉你他们不和他玩。这时你的心情是什么呢?你对于孩子被人拒绝是消极的情绪还是有积极的应对办法?如果是你被别人拒绝,你平时是如何应付的呢?妈妈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哦
另外,我注意到你担心孩子通过玩具寻找玩伴是否是一种讨好的行为,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看到有类似行为的现象内心是否会对这种行为有评判呢?你对讨好行为的评判是怎样的呢?你愿意进一步探索吗?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认知、价值体系会慢慢影响孩子,当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相信我们能更多地帮助孩子与更好地教育孩子。
不知以上探索是否对你有帮助?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