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讨好呢?

匿名  

小时候是讨好型人格,后来一点一点改了很多。但是现在在工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自己有时候不知不觉把事情做过了头。

不尽力完成事情会觉得自己不负责,但是什么事都参与自己也觉得很累。

这种责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

回答
最佳答案
张晓光心理咨询师

朋友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张晓光。
小时候是讨好型人格,如今改了很多。但在工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现自己会大包大揽。
不尽力完成事情会觉得自己不负责,什么事都参与自己也觉得很累。你不知道责任的边界在哪里。
感受到你的疲惫不堪。
你提到“不知不觉,不尽力完成事情会觉得自己不负责”,那么, 今后要对自己保持觉察,
1什么时候会不自觉陷入讨好型模式。
2区分哪些工作是你的,哪些工作不需要你负责。不是你的工作如何拒绝?
责任的边界,就是尊重自己的内心,你是否心甘情愿做这个工作,还是勉为其难?这个工作你是负责人吗?
我更关心你的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把这个症结疏解开,你今后会在职场轻松很多。
需要探讨的时候欢迎联系我,感谢您对壹点灵的信任。

7个回答
孙志红心理咨询师

“不尽力完成事情会觉得自己不负责”,觉察一下,是如何形成了这样的信念?

王宇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平台心理服务者王宇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小时候是讨好型人格,虽然后来觉得改了很多,但是总是在讨好和善良之间迷失,不知道目前自己处于哪种阶段,是这个样子吧?
很理解你此时的感受,你很了解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且在一点点的进行改进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又有点儿分不清楚,到底是处于哪个阶段,这是每个人都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经过合理的梳理是可以改善的。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善良和讨好的界限很模糊的呢?
有什么事情引发出来,让你非常需要想区分这种边界呢?
那我善良和讨好型人格有哪些区别呢?
1.软弱(讨好型):主要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别人,以此获得认可,接纳和赞同以及回报,有些时候讨好不仅让自己不舒服(被委屈等),还会令对方也感到局促;
善良(乐于助人):他们在照顾他们,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能很好顾及自己,应该说他们是建立在自身舒适完善的基础上才去助人的,他们基本不会通过牺牲来助人,所以自己也舒服,对方接受起来帮助也舒服。
2.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我都付出牺牲这么多了,他怎么还不知道感恩?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你的处处为别人着想,是真心的吗?
真心为人着想,是不会有委屈的,当以讨好与交换的方式“为人着想”时,没有得到回报,认可,接纳才会有委屈。
人如果没有能力,爱自己是没有能力,真正的对他人好的,只有自己有能力爱自己了,并且爱自己的能力有溢出的时候,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的,就是建立在自身舒适完善的基础上来助人,所以自己也有所收获,对方接受起帮助也舒服。
所以其实善良是分两种:
❶无知的善良(讨好型人格):没有界限的对人好,其实内心是讨好和交换,这种善良是软弱,祈求没有力量的,怎么会被人喜欢和珍惜呢?
❷有界限的善良(乐于助人型):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人要什么,什么时候该善良做到什么地步,绝不拿自尊去消化,这种才是有力量的,他人不敢冒犯的善良。人们多半的“善良”是第一种,只感动的了自己,属于自以为的“善良”。
你是属于哪种呢?
你的善良是在边界限内还是边界限外呢?
你去爱别人的时候,你自己的爱是属于“溢出”的状态吗?
感谢你的信任与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雷宝珠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雷宝珠。
首先老师先抱抱您。非常理解你为了讨好别人而压抑真实的自我。甚至有的时候牺牲自己的不开心和利益。
讨好型人格大概是您小时候不被肯定,被忽视和没有被足够的爱过而导致的。
没说不尽力完成事情,会觉得自己不负责任。其实呢,是一种越界的行为。过多的越界,别人就会把事情当成您的事情。而您势必就会做得更多。
建议您呢,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余力的时候再适当的帮助别人。
同时也建议您可以在壹点灵平台找到专业的咨询师帮您疏导心理
感谢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姜海川心理咨询师

“亲爱的上帝,请赐给我雅量平静的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赐给我勇气去改变应该改变的事,并赐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尼布尔《宁静祷文》

你好,我是壹点零心理服务者姜海川,读完你的留言,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你的困扰跃然纸上: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了,自己深受折磨,却又无力挣脱。明知很累,也会自己超额完成本应由别人做的工作。

为了解决你的困扰,我需要先介绍一个概念:【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

讨好型人格不是疾患,只是一种行为模式,既然不是“病”,那都很容易解决,不必过分焦虑
那么讨好型人格有什么典型特征呢?
——对别人的额感受特别敏感。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没有主见,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默不作声,担心拒绝会导致关系破裂,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缺乏界限和原则。做事情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指手画脚,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受伤。

@很多人的“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你只是成为了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讨好型人格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适应【我好,你也好】的心理模式。个体的人生坐标,通常

梅兵玉心理咨询师

你好,结合我的咨询经验,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在对人”好“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只是满足了别人,因而自己时常感到委屈,这是讨好
在对人”好“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满足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丰盈感,这是善良

我是一束光普通用户

不自信,内心力量不够强大,原来我也爱这样,总想着我把事情做完美,讨好别人,想得到认可,其实恰恰相反,不但不会被理解和尊重反而还会被人瞧不起,还搞得自己特别累,后来跟着学习,共同修行,修正自己,现在自信了很多,不再去做那些讨好别人的事情了,反而轻松快乐了,主页有V,可以加好友一起学习,共同努力,向美好的未来前进[拳头]

谢澜馨普通用户

边界就是你觉得舒服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