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社交适应性问题

匿名  

不能够自然坦诚和他人社交,总想着给别人树立好的印象(别人对我评价总是说文静温柔...),所以自己就会压抑自己....会胡思乱想,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总觉得别人忽冷忽热,很难受,没办法正常社交了,怎么办?

回答
最佳答案
谢欣梅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欣梅。很高兴能来回答您的问题。
看到你留言说自己在社交中总想“给别人好的印象”,会“压抑自己”,胡思乱想,害怕别人“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感觉别人对自己“忽冷忽热”。感觉很难受,没有办法正常社交了。
非常能理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这种担心和害怕,我们都会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得罪了别人之类的。
那我们要如何克服社交方面的这种担心和恐惧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性格,有的人的性格就比较外向,有的人性格就比较内向。有的人性格温和,有的人比较暴躁。。。所以其实我们无法取悦所有的人。我们只能在社交的过程中让自己放松,安住在当下,给自己一个比较舒服的体验的感受。之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减少自我关注。过度关注自己,会更难领略他人的话,注意不到他人在做什么,从而使你无法准确认知和判断,所以我们必须优先学会处理这个,让我们先练习转移注意力。
2.改变思维模式。学会识别你脑中的想法,弄清楚当你感到焦虑时,你在想什么?将自己的想法与感觉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注意这些想法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之后尝试重复检验你的思维模式,找到替代性思维模式,让你的感觉更好一点。
3.改变行为模式。从摒弃安全行为开始试试:回想一下最近在社交中最难熬的时刻,为了缓解尴尬你会怎么保护自己?你保护模式开启后,预测下会发生什么?你害怕什么会出错?把最坏的情况想出来。之后问问自己,你之前的预测发生了吗?你是否未经过思考,就断定别人对你有什么看法?慢慢地,你就可以生活在更加真实的世界中,而不只是在你自己的想象中了。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13个回答
曾翔钰心理咨询师

总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如果对方稍微有点冷谈就会不舒服,是吗?说明你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别人认可和接纳。但是内心又比较敏感脆弱。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咨询老师陪伴你疏导,让负面情绪自然流淌过去。内观整合疗法以理解为基础,以陪伴引导为核心。如有需要可以预约咨询。

会流泪的石头普通用户

这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吗

林建家心理咨询师

这是恐惧社交的一些具体表现。你可以尝试着去把担心的事情去做一下,你会发现你的担心很多都是多余的,不是真正的别人阻挡住了你,而是你自己的心境阻止你,好多事情都不敢干,不能干。

林日洪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心理服务工作者林日洪,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一起交流探讨。

听你的描述,你说不能够自然坦然和他人社交,总想着给别人树立好的印象,所以自己就会压抑自己,会胡思乱想,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总觉得别人忽冷忽热,很难受,没办法正常社交了,你的感受是难受又困惑,不知道怎么办了。

为了协助你探索,给你介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的“冰山模型理论”。她说冰山水平上面是行为与应对方式,水平面下是我们长期压抑的并被我们忽略的部分。

冰山水平面下是感受,感受的背后是观点,观点包括想法、假设、信念、家庭规约,这些来自于生活经验,观点比面片面,如一个失恋的女人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好男人”;观点背后是期待,期待包括三类,一类是自己对自己的;二类是对别人的期待,如父母、恋人、孩子;三类是别人对我们的期待;期待背后是渴望,渴望是人类所共有的: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渴望背后是自我,自我即生命力、精神、天性、核心、本质。

怎么处理期待呢?有处理八原则:1.核对;2.不改变;3.放下(没能力实现);4.降低(标准);5.找出其它满足方法;6.继续期待;7.回到渴望层面;8.努力满足期待。

希望以上探讨对你厘清你的问题有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聊。

高峰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者高峰,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你与人打交道时,总是特别关注别人的看法,同时对于自己特别不自信,与人相处很困难,为此你非常烦恼,是这样吗?
非常理解,你很希望能够和别人交朋友,希望别人喜欢你,同时因为太在乎别人反而造成与人交往困难。这样的感受就很糟糕了。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结合你的描述,你的性格特征有点靠近自卑。一般这类性格特征在成长过程中都能找到相关原因,或负性事件。因此建议你找出这些负件事件,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同时,你也可以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一些自己处理比较好的事件,从中查找正确的方法,与经验。用这些经验,指导自己。
或者你还可以找平台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成长。
感谢你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高家玮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高家玮,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在你的描述中看到你在“文静温柔”的人设中很挣扎,按照常理别人和“文静温柔”的人交往应该也是温和有礼、轻声细语、恬静微笑的状态,我不知道你的朋友们对待你的表情和言行是怎么样的状态,致使你产生了“别人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总觉得别人忽冷忽热”的感受,最终让自己“很难受,没办法正常社交了”。这的确是一个很不舒服的状态。

所以,你现在有这种感觉,我对你“怎么办”的理解是两点,一是让自己更加自然坦诚和他人交往;二是不让自己“胡思乱想”,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敌意”。是这样吗?以这两个目标,我们来看看怎么初步来处理。

一、对各种预期的评估
第一步,设想最好的结果。假如今天晚上在你睡觉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奇迹,等你第二天起床后发现你在和朋友交往时一切负面的感受都消失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你自己在和朋友交流时的状态会变得怎么样,在你眼里朋友们的回应又会怎么样?或者曾经有没有这么一种例外,就是你和朋友交往时自然坦诚,无拘无束,而朋友对你的回应也会让你感到很舒服,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步,设想最糟的结果。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当你对你自己的状态很满意,你可以非常坦诚地在朋友面前表露自我,但是换回来是可能是朋友诧异逃避的表情,或者带有讥讽和嘲笑,和你的愿望背道而驰。或者你发现你可能要更加地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感情时,朋友们反而他们会对你更nice。
第三步,对两个极端做评估,设想最可能的结果。大概率的情况下,朋友们会怎么对我,和现在的感受会相似吗?朋友之中也有关系等级的亲疏,我能不能分成几大类,比如亲人、闺蜜、普通同学、路人,以最好的结果为100分,最糟的结果为0分,亲疏不同的朋友交往时最可能的关系分值分别能有多少,我想继续维持这个分值,还是想在哪个部分进行调整。

二、对各种证据的评估
我们评估关系好坏时候的标准很难确定,毕竟情绪感受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比如你和一个朋友一起看了一场悲剧电影,心情很低落。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忘记了电影情节,但是还会记得和这个朋友在一起时出现过很差的心情,因此潜意识里就把负面情绪赋分给和这个朋友相处的感受中了。或者,你和朋友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可能就是临别之前你们发生了一些口角,这样你就记住了这后面的一段不愉快经历而忽略了前面愉快的经历。
所以我们对证据的评估时尽量不要以情绪的感受作为标准。一个比较容易检验的客观标准是,你和对方发生矛盾之后到和好的时间周期。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夫妻我们常说的“床头打架床尾和”,和好就在一瞬间,当然这有些夸张的成分。按照前面的亲疏关系分类的几类朋友,是不是可以用关系复合的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再来分一次,看看哪些人和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有差别的,会不会是和这些人交往时带给你的感受是引起你现在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的主要因素?
如果我们想和某一类或某些朋友关系变好的愿望,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这个条件或者能力,对此又有哪些证据?比如过去的经验、对其他人相似情况的参照、对方也曾表示关系更进一步的意愿……

三、对各种方案的评估
根据前面的评估,我们现在大概能分出你的人际交往之中有这么几类关系:血浓于水的亲人、亲密无间的闺蜜、共同目标的同学或同事、日常事务的路人、关系不确定者。那么对于这几类人你是打算一次性都以崭新的面貌去面对还是先选择风险低一点的群体或个人去试验呢?
我的建议还是从低风险区开始试验为好,就好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一样,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不圈广州不圈上海,先圈了还是小渔港的深圳。在人际关系中的低风险区也有两类,一类是关系特别好的,比如和自己的父母家人、特别要好的朋友,你要是在他们面前变得稍微“野蛮”一些对彼此的关系可能影响也不大;另一类就是路人甲乙丙丁,地铁上谁踩了你一脚,你马上怼回去,估计也没啥大问题,毕竟下车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了。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最会发怒的对象就是这两类,外面“伪君子”,家里“真小人”,还有一类叫“路怒症”。
我想你可以通过观察这两类群体在你自己变得更“自然坦诚”后他们的反应,以及带给你的感受,然后再去调整、放大,一直到自己觉得既能保持内心舒服的感受,又能感受他人良好的态度。当然这个检验的标准依然还是你们复合的时间。比如,当和你的好朋友约会时,你故意迟到15分钟,按照你以前的行为模式(比如道歉、找个原因说路上堵车了)看看他是否生气,多久能恢复一起嘻嘻哈哈的状态;现在你可以按照“自然坦诚”的状态再告诉他理由(比如我就是故意的,出门忘记时间了,先去忙另外一件事了)再看看对方的反应和复合需要的时间。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这么一圈都试了下来,结果是在某些群体里关系没发生太大变化,在某些群体里大家的关系都更差了一点,还不如不改。那么这个实验也是有意义的。原来当初你的感受原来只是一种错觉,大家和包括你的内心还是更倾向于“文静温柔”的人设,可能只是有些疲劳了,你只需要向特定的群体开放你的“自然坦诚”就够了,面对其他群体你依然保持现状就可以了。

心理学上的存在主义观点是“存在即探索”,人生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是我们的人际关系。不是有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同样朋友在同行一路之后有的也会渐行渐远,敌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合作者,时空转换,需要我们更灵活的人际策略。这些都可以慢慢探索,慢慢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才是成功她爹。

去查一下“朋”和“友”的金文,“朋”是两串贝壳(远古时期这就是财富象征)连在一起,“友”是两只手搭在一起。“朋友”的意思就是有着共同的需要,并且要合作才能实现的两个人。所以当和朋友间的关系中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问问自己,我想要的他给到了吗?他想要的我给到了吗?我们还能怎么做可以离共同的目标更近一点?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做去实现目标”时,人设的压力自然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或者还需要一些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由专业的老师帮助你。不管过去如何,未来怎样,希望你首先关注自己的当下,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让人疲惫的不是遥远的路,而是我们自己鞋子里边小小的沙粒”。学习与生命一起流动。

希望我的答复对你有所帮助,如还有疑惑欢迎私信咨询,祝一切顺利,每一天都充满了爱和阳光。

张永红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服务者张永红。
不能和别人坦诚,但又会总想着给别人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但这个好形象,是来自于对自己的压抑带来的,并不是真正得到你。并且当你压抑的自己表现出来以后,你又会想着别人是讨厌你的。不能对别人的坦诚也是因为你觉得别人是讨厌你的吗?还是因为什么呢?
从您的文字中能够感受到,其实您的内心是想要着和别人更好的社交,是吗?但是你的压抑自己的内心,胡思乱想的那些想法又会让你觉得别人对你是忽冷忽热的。造成内心很难受。当你选择压抑的时候,您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是因为内心在害怕什么呢?
希望对您的回答能够帮到您。也可以私信我一起深度聊一聊呢?

陆永富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陆永富,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通过阅读你的留言了解到你在“文静温柔”的人设中很挣扎,按照常理别人和“文静温柔”的人交往应该也是温和有礼、轻声细语、恬静微笑的状态,我不知道你的朋友们对待你的表情和言行是怎么样的状态,致使你产生了“别人讨厌自己,对自己敬而远之,总觉得别人忽冷忽热”的感受,最终让自己“很难受,没办法正常社交了”。这的确是一个很不舒服的状态。
那我们要如何克服社交方面的这种担心和恐惧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性格,有的人的性格就比较外向,有的人性格就比较内向。有的人性格温和,有的人比较暴躁。。。所以其实我们无法取悦所有的人。我们只能在社交的过程中让自己放松,安住在当下,给自己一个比较舒服的体验的感受。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雪人雪人不流泪普通用户

感觉你跟我很像欸,是讨好型吗

雪人雪人不流泪普通用户

你跟别人的交流正常吗?

会流泪的石头普通用户

不完全吧,高中会有讨好,现在好一些了

赵晓曦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咨询师晓曦。

其实非常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在意他人的反应,这未必是件坏事,它至少说明您在关系当中是很看重对方的感受的,愿意体察别人的情绪,也愿意照顾他人的意愿,这类亲社会行为,实际上都有助于我们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您的描述中,我感到的是您对自己的这个特点已经贴了一个“不好”的标签,既然认为“不好”,就会希望拼命去除它,但事实上,行事风格、性格这些东西,并不存在好坏,每种风格和性格都有其利弊。

只有当这些特质给个体带来困扰,或者与个体期望达成的目标相悖的时候,它才会造成冲突,才需要调整。而接纳自己目前的性格中有这个部分,就可以是我们做的第一步。

第二,为什么我们会在交往中感到不自在,总觉得自己低价值或者没有做好?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心中根植着一份“我不配”的想法。别人一旦表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就会对号入座地联想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不配感”,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肯定和支持,让孩子觉得被爱是有条件的,也有可能是在过去的互动中有过不好的体验,所以形成了现在的防御机制。

我们需要区分过往(幻想层面)和现实的区别。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养育的确对孩子有致命的作用,因为孩子可依靠的只有父母,但当孩子长大,这种威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我们之所以会保留下那份恐惧和忧虑,其实是过往情绪感受的一种复现。

同时,即便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它首先也起到了保护自我的作用。也就是说,它提醒我们保持警醒:我现在的举动是否需要调整?而这种调整的目的,是避免自己因为不当举动破坏关系,进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感受。从这个角度看,它也是有正面意义的。

在产生这些感觉的时候,多去自我觉察:了解那不是因为“我不配”,这只是过去“我不配”的那种感受又冒出来了。即便只是常常让这样的想法浮出水面,也会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

如有需求,您可以在壹点灵平台寻找合适的咨询师,为您做更细致的分析。祝您生活愉快。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