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详情

欢迎来到壹点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专业的心理服务·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626-0852

0571-28089956

服务热线(早8:00~凌晨1:00)

联系不上对方时,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很多不好...

匿名  

很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特别晚上联系不上对方,就觉得有可能会出什么事情,心里很害怕,反反复复睡不着。担心同时也心存责怪,什么事情不能说一声,接个电话让我安心,就可以继续先睡了,现在大晚上,手机微信语音不接,人也不在家,怎么都不会为我多想想,无论要做什么,晚上报个平安。
心里很煎熬,整颗心都被吊着,很不踏实的感觉。

回答
最佳答案
王冰茹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工作者王冰茹,每一次事件是让我们看到背后的根源,解决这个循环的负面状态,从而走向美好更多的心态。

对于重要的人产生担忧,胡思乱想的状态表明你很在乎TA,另一个角度是映射出内心掌控不了事态,从焦虑,担心,恐惧,埋怨等情绪体中显现出来,也是大部分人群的普遍心理过程。

但 “很容易往坏处想” 的思维模式 就需要引起重视。在每一次的不确定和失控时,防御机制 立马出现 “往坏处想”的念头,长时间如此,频率过高,负面的脑神经纤维逐渐壮大,形成遇事只想到不好的,可能造成循环模式。

给一些小建议:(首先对自我负责,想清楚要过的美好生活状态,再决定做一下步骤哦)

*思考最让你恐惧,焦躁不安的事件来源,看到事发过程的存在,勇敢面对这些记忆片段,清除(如何清除可以互相沟通哦)。
*选择不再进行负面念头的植入大脑(需要练习自我觉察)
*早起睡前运用正向积极的自我对话练习。

另:沟通很重要,勇敢的说出自己会担忧,让对方知道和做出报平安 的动作开始,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以上小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4个回答
王景成心理咨询师

焦虑

刘爱武心理咨询师

你好!你总喜欢把事情往坏处想,担心对方!那是因为你在乎对方,喜怒哀乐寄托在对方身上,试着放松自己,找些事干转移注意力

温紫渲普通用户

感觉到你内心的恐惧,担心,不安,焦躁。对方的没回应让你有些幻想出恐惧的画面和判断是吗?

郭成心理咨询师

你好,我是壹点零心理服务者郭成,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晚上外出而联系不到时,会产生不好的想法,会担心 、会埋怨也会责怪对方。
对于联系不到的人,为什么不能提前告知一下,为什么就不能报备一下平安,这种对未知的事情,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这让你感到心累。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你可以和身边的人做好沟通,让他们有事情提前给你说一下,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也让它们感受到你的这种紧张情绪,对于产生不好的想法,可以改善自己的思维认知,对于未知的事情不一定是坏事,也有可能是惊喜,加油。
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李安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李安,很高兴能回复您的心事。
对方晚上没在家,又不接电话微信,确实很让人担心。我们越是再乎他,担心越会多一些,因为我们希望他一切平安。
等他回来后心平气和的跟他说说你的担心,告诉他你希望他以后晚回家时可以提前打招呼并且保持手机接听,因为你自己在家会担心,这样跟他谈谈可以吗?
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欢迎私信。

廖翠青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廖翠青,希望能帮到你。

看了你的描述,看起来他对你是很重要的人,你很在乎他的安全,越是联系不上越是担心,越是着急不断的联系,而且有责怪他不提前给自己说下,心里很矛盾,是吗?

你一定是很在乎他,很关心他因此才会如此的担心。

首先,相信他有能力会保护自己的安全,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一定也会有自己的方式去处理。
其次,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放松,调整自己的状态。
再者,可以和他商量,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他以后有事情也会提前和你讲的。

可以后台私信老师做个具体的分析。会让您更 清楚自己的内心和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陈琪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咨询师陈琪,希望能帮到你。
看到你因为朋友晚上没有回你的电话,你产生了焦虑担心,这种感受让你十分煎熬,是这样吗?
我想他(她)一定是对于你很重要的人吧,同时也看到你对朋友的这份在意和关心。
你说到“很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打电话朋友没有回复,你产生了不好的联想,还由此内心有责怪朋友的想法,你的这些想法,老师很能理解。也感同身受过。从另一方面讲,或从深层含义来说---你的担心,你的责怪,其实都源于你为对方充满了担心,你希望对方平安。
当我们不能面对可以控制的事情时,我们会猜疑,会焦虑,会有失控感。比如会胡思乱想,把事情往坏了想,被紧张担心情绪包围着,也就是你所描述的心吊着。踏实不下来。
面对失控的时候,建议你做深呼吸,尽可能让自己保持安静。可以想一下,对方是不是有其他原因,比如手机没有在身边?手机静音?或者你可以想想,你可能没有接电话的一些原因,试着多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
如有疑问,欢迎私聊。希望我的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李鹏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李鹏。
您很爱您的女朋友,但看起来她付出的爱和关注与您并不对等。您怀疑她对您是否专一,内心难受。但这难受似乎并非直接来源于她对您并不确定的欺骗行为,而是来源于您的控制不住的猜疑和担忧。

心理学角度,我们现在的经验组织行为模式,都来源于原生家庭。所谓经验组织行为模式,就是我们会将过去的事情当成范本,当成我们的行为指示模板。我们下一次再遇到相似的事情的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引导我们的行为。在这里我想给你介绍在早期与母亲的互动中形成的4种模式,心理学称之为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人更容易表达兴趣和喜爱,他们也更容易独处、更加独立。他们能够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关系按照优先级排序,画出清晰的界限并坚持这些界限。他们在靠近别人的时候很少会不信任对方,他们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2.回避型依恋:这种人不愿意和别人有密切交往,既不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认为其他人都是有敌意的,并且会遭到他人拒绝。预料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抢先报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尖刻和固执,如果不得不与人交往,就会采用盛气凌人和专横的态度。

3.焦虑型依恋:他们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面对缺乏亲密的情感关系,他们会感到不自在和孤独。尽管他们对别人真心实意,别人似乎并不那样珍惜他们。人际关系很容易出现高峰和低谷,经常会有嫉妒、冲突和不满。他们时常需要伴侣通过表达爱意来消除这种不确定感。他们可能会像母亲一样照顾、保护、支持、溺爱自己的伴侣,使伴侣感到窒息。他们想要绝对的亲密关系,分享伴侣的生活。他们寻求完全的承诺和不变的情爱。便容易把伴侣理想化,当他们发现所爱的伴侣原来是不完美的,便会更加失望。他们很容易坠入爱河,所以当一段感情结束时,他们会很受伤,无法接受这个结局;他们对自己有消极的看法,很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
他们的母亲是令人困惑的。母亲通过目光接触或抚摸与孩子互动,但如果孩子试图与她说话,她并不会回答,只是转身看看,没有别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母亲不是非常投入,对自己没有热情。她显得很冷淡,很少主动搭理孩子。

4.混乱性依恋:混乱型依恋者与焦虑型和回避型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焦虑型依恋者,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但有时又像回避型很难去信任或依赖他人。他们可能是这两种类型的令人费解的混合体。他们可能会担心,如果与他人的关系太密切,自己会受到伤害,当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认真起来时,他们就会开始摇摆。

看完以上的介绍,不知道您对自己感情状态是否有新的思考,实际上不安全的依恋类型是非常多见的。没有完美的家庭和完美的父母,我们都要在接受原生家庭,接纳不完美自己的基础上,慢慢成长出更好自己。

我建议你适当锻炼自己独处的能力,减少联系对方的频率。尝试一个人逛街,看书,甚至是旅行,慢慢在独处中发现享受的乐趣,学会自己一个人做各种各样的决定,并为之负责。找到消化自身庞大情绪的办法。

感谢信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欢迎私信。

赵亚宏心理咨询师

您好,我是壹点灵心理服务者赵亚宏!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描述的意思是您会担心对方,还会胡思乱想。我能感觉到您很喜欢对方,满脑子的想着他。希望他跟您多沟通联系。他不联系您您就会很煎熬。亲您做这些他知道吗?
咱们需要做的:首先,请相信他有能力会保护自己的安全,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其次,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放松,调整自己的状态。七分爱自己,三分爱对方。
最后,告诉他您的全部感受,希望他以后有事情要提前和你讲的。

感谢您对平台的信任,希望我的回复会给您一些启发。如有疑问也欢迎您找我倾诉,愿意和您分享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您。祝福您快乐幸福!

界Zi普通用户

你好,这种害怕会不会和你某些过往经历有关。你焦躁不安,不敢睡觉,是害怕万一对方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而你却睡着了甚至是没有第一时间接到电话而导致更糟糕的后果。这种过度担心可能是你经历过什么糟糕的事情,并且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引起的。
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和对方说明情况,让他保持手机畅通。其次是你认真觉察你的这种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尝试找到根源。如果自己找不到原因,可以试试找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帮你梳理一下。
以上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绘梨香普通用户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对方是你什么人

大侠不喝茶普通用户

我有时候也会,记得有次我爸给我发了条SOS的短信,然后关机了。我就疯狂打电话干嘛的,担心了好久。后来还哭着问我亲戚让他们联系我爸。想着是不是出意外了。隔天我爸来电话了,说昨天只是手机没电关机了。有时候真的,家里人很晚不回来,会担心是不是走夜路出车祸了,被绑架了,被抢劫了,天黑掉井里,掉沟里了……

天天向上↑普通用户

[拥抱][拥抱]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明达普通用户

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有什么事情需要提前沟通,避免让对方担心。

心理咨询案例更多

相关文章推荐